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半小时观察:资源配置还需动手术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7日 01:07  CCTV经济半小时

  李花江告诉记者,面对着越来越多来自农村的患者,他们也曾劝说患者对于一些常见病、慢性病能尽量选择就近的乡镇医院进行医治,但收效不大,而采访时,刘永福也倾诉了他的苦衷,他的儿子在外工作、女儿还在上学,老伴的身体不好,家里还有大量的农活需要操持,而哥哥这一住院,至少需要20天,如果镇上的医院能治哥哥的病就会少很多麻烦。

  刘永福:“乡镇医院不行,没有希望的,那只有到县医院来。”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推行后,无为县人民医院的压力猛增,病人数量远远超过医院的承受能力,一方面患者得不到好的治疗环境,另一方面医护人员又忙不过来,工作紧张,甚至很多医疗设备都找不到地方安放,采访中,记者发现不少患者得的并不是重病大病,那他们为什么不在乡镇医院就近就医,反倒舍近求远跑到县医院看病呢?再来看看无为县几家乡镇卫生院的情况。

  白茆镇,是一个总人口12万人的大镇,上午十点,当记者来到白茆镇中心卫生院时,不仅看不到前来看病的患者,一些科室的坐诊医生也都已经离开。

  安徽省无为县白茆镇中心卫生院院长汪会森:“这是骨科。”

  记者:“我看里面都没有大夫?”

  汪会森:“我自己就是骨科的。”

  记者:“这个科室呢?”

  汪会森:“这个是小儿科。”

  记者:“我看到里面也没有大夫。”

  汪会森:“刚刚出去了吧。”

  白茆镇中心卫生院最好的建筑,是这栋住院部大楼,院长汪会森告诉记者,这是2004年国家投资的一个国债项目,原先的设计规模是50个病床,但在护士工作站记者看到,登记的住院病人不足十人。

  在陡沟镇中心卫生院,记者同样看到了一栋崭新的住院大楼,医院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是2006年国家投资的国债项目,设计规模是84张床位,但是在病房里,记者只看到寥寥几位住院病人,其余的病床都在闲置。

  高沟镇中心卫生院的这栋住院大楼,也是国家投资的国债项目,然而走进住院部却是一片冷清,一层的妇产科既没有产妇和婴儿,也看不见医生。

  护士:“这是待产室,我带你进去看看。”

  记者:“这个也是没人?”

  护士:“没有人,对。”

  记者了解到,安徽省的新农合补偿标准规定:乡、县、县以上医院住院的“起付线”分别为100元、300元、500元,补偿比例分别为70%、65%、55%,也就是说,参合农民在基层医院看病得到的实惠更多,那么这些乡镇医院为什么却很冷清呢?这个卫生院是红庙镇唯一的一所卫生院,早上7点,虽然前来看病的人并不多,但却是这里每天最忙的时候,院长陈胜龙正在耐心的询问患者的病情。

  安徽省无为县红庙镇卫生院院长陈胜龙:“就是乡镇卫生院的医生基本在我们这个地方,说句不好听的,叫做什么?叫做万金油,什么病都能看,比如说你来个急诊了,你不能说哪一科室的,你是内科医生也好,是外科医生,你都得上去给他治疗的。”

  陈胜龙告诉记者,在乡镇医院行医,得做全科医生,但医院的医疗设备却远远满足不了诊断的需要,除了B超、心电图,医院只能做一些简单的生化检查。

  记者:“其他的没有了,其他的就是靠医生了,一个听诊器,一个血压计,体温表,就是靠这个常规的检查了。”

  除了设备,药品储备也是困扰陈胜龙的一个因素,在红庙镇卫生院的这间小药房,堆放着医院全部的药品。

  医生:“它这个主要是常用药,抗清素类的,维生素类的,都是常用药,没有什么特殊的药物。”

  陈胜龙在这个医院工作了20多年,担任院长也近10年了,一直都想添置设备、扩充药品贮备,但却没有资金,而眼下最让他着急的是,医院的人手已经捉襟见肘。

  陈胜龙:“能开处方的是4位,一共就4位,其中是一个是职业医师,三个是职业助理,学历都不是很高。”

  陈胜龙告诉记者,最近几年,无为县卫生局陆续招募了几批大学生,分配到基层的乡镇医院,但是来了之后却总是留不住。

  陈胜龙:“去年08年就分一个大学生,他是搞药学的,专门搞药学的。”

  记者:“后来留住了吗?”

  陈胜龙:“他家是住在城里的,像这一类人,他在这个地方就待不住,还是回城了。”

  留不住人才让陈胜龙感到有些无奈,更让他担心的是,由于缺医少药,虽然红庙镇共有44000人,但医院每天的门诊量还不到50人次,住院的患者就更少。

  陈胜龙:“09年,现在你看这个1、2月份吧,1、2月份(住院病人)一共14个人。”

  记者:“3月份呢?”

  陈胜龙:“3月份好像没有。”

  为了改变医院的现状,2008年,财政拨款给红庙镇卫生院筹建了这座正在施工的住院大楼,设计规模是:20个病房、一个手术室、一个输液大厅,这让陈俊武感到非常高兴,但是一直以来,住院的病人寥寥无几,他也担心新大楼建成后,会成为一个摆设。

  记者了解到:为了提高农村医疗体系的服务能力,2008年,无为县投资1000多万元,对17个乡镇的卫生院进行了改扩建。安徽省在“十一五”期间,计划斥资12亿元,改建1230所乡镇卫生院、建设10000个村卫生室,并配备必要的诊疗设备。

  安徽省卫生厅副厅长徐恒秋:“光有设备,光有房屋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老百姓为什么不愿意去看病,你的房子也是新的,设备也有,为什么不愿意来,还是对你的技术信不过,对你的人员技术信不过,所以这几年我们也在想法设法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农民对医疗服务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出新的目标

  县医院人满为患,和它形成巨大反差的是,乡镇医院一片冷清。农村基层医疗机构设备不足、人员短缺,仍然在制造新的看病难。农村的公共医疗制度在改革,而农民对医疗服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怎么才能跟上变化的脚步,满足8亿农民的需求?这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出了新的目标。

  根据安徽省卫生厅的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筹资标准为每人每年30元,参合农民住院医药费平均报销比例为23%;2007年筹资标准提高到50元,平均报销比例为33%;2008年筹资标准再次提高到100元,平均报销比例达到了46.08%,虽然随着筹资规模的扩大,报销比例在不断提高,但是,安徽省的新农合补偿方案中却设置了5万元的封顶线。

  安徽省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主任夏北海:“现在的报销比例,与老百姓的希望值还是有点差距,现在呢,只有资金筹资标准只有一百块钱,是想保大病,但是实际上真正的大病,还不能完全给它解决很多的困难,因为这个受资金总量的影响,我们也是在一百块钱的情况下,尽量兼顾着各方面,大病小病都兼顾,讲来讲去还是这一百块钱太少,很难两头兼顾,很难两头兼顾的很满意。”

  目前,全国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口为8.14亿,参合率达到了91.5%,按照每人100元的筹资标准,每年新农合基金的资金规模达到了800.14亿元,如何让这项涉及人口最多、资金规模巨大的民生工程,更好的发挥作用,在今年的“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做了明确的部署。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推进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继续提高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筹资标准和财政补助标准,适当扩大报销范围,提高报销比例,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今后三年内,中央财政再支持500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2000所县级医院和240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半小时观察:资源配置还需动手术

  中国到底存不存在看病难,到底算不算看病贵,今年两会期间这个问题还曾经引起过争议。可如果问农民,他们中间的很多人还是会说难。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缓解了农民看病的后顾之忧,但农民看病缺的不仅是钱。正像节目中看到的,在农村地区,缺医少药仍是相当突出的民生问题,很多乡镇一级的基层医院,空有几百万投资盖起来的新楼房,优秀的医生不愿意去,即使有也很难留住人才。在这样的条件下,农民一旦有了病,还是只能去县医院或者市里省里条件技术更好的大医院。

  舍近求远,其实谁都知道这是无奈的选择,但好的医生、先进的设施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农村基层医院尽管不拥挤,可水平较差,小病被拖成大病,让人无法放心。如果医疗资源还是按照行政体制来划分,仍然是倒金字塔形的分配格局,而不是根据农村老百姓的需求来设置,全国人民上协和的现象就难以中止,农民看病难的问题也就难以彻底解决。

  让农民在家门口看病,不仅要盖新的病房,寄予更多的补贴,也要引入更优质的医疗资源,缩小城乡之间的医疗差距。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除了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我们的公共卫生体制还需要动更多更大的手术。(主编:卢小波    记者:刘莹    摄像:李培)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