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末,46家上市房企存货较前年同期上升近三成
李青
46家房地产企业最新公布的年报显示,旗下库存正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年报显示,到2008年末,46家房地产开发类房企的存货总量达到3041亿元,较前年同期上升近27%。
上市房企库存包袱大
来自聚源的数据显示,截至昨日,约有52家房地产公司披露了2008年年报。在这52家房地产企业中,园区开发类6家,其余46家房地产开发类房企总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85亿元,较前年同期178亿元略升4%左右,其中业绩增长的企业占25家。
尽管业绩未现败象,但在业绩上升的表象下,上述46家房地产企业存货却达到3041亿元,较前年的2397亿元上升了26.88%,增速是营业收入增速的一倍。
46家房企中,存货增幅百分比在两位数以上的占到28家。房地产行业的龙头企业库存未尽乐观。年报显示,2008年末,万科、保利地产、招商地产的存货分别达到859亿元、402亿元和239亿元,较前年增幅分别为29%、43%和39%。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研读年报透露出来的库存情况还应考虑到,2008年四季度,房企为“去库存化”所下的工夫。据了解,四季度是房企“去库存化”效果最明显的季节。不少房企四季度库存出现较大下降。如万科、保利地产、泛海建设第四季度的库存减少量分别达到15亿元、16亿元和17亿元。
楼市库存到底多少?
业内人士称,46家上市房企披露的房市库存只是房地产市场库存总量的一部分。事实上,在“楼市到底有多少库存?”这个老话题上,一直有诸多版本流传。不过,殊途同归的是,各方意见均认为,库存正在成为房地产市场的一枚“地雷”。
搜房网的数据显示,按2009年1月份的成交速度计,许多城市的现有存货(即已竣工待售的楼盘面积加上已获预售许可证的在建面积)需要半年到最多三年才能消化完毕。
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估算,如果政府不出台更为利好的政策,今年年底,空置商品房面积将可能达到4亿-5亿平方米。
相对权威的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统计局最新数据表明,去年1-11月,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土地购置面积3.2亿平方米,完成土地开发面积2.1亿平方米,这意味着去年新增存量土地约1亿平方米。“如果加上政府继续供地的潜在规模,将超过上述24亿平方米的潜在房屋供应量。”海尔地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卢铿指出,如此大量的房屋可能10年都卖不完。
去库存化不易
如此大量的库存如何消化?
任志强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对于土地的存货,一是企业可以通过新增低价土地加以平衡,把天价土地成本降下来;另一种办法则是地方政府降低税费或者延期收费等。不过,任志强同时认为,房市存货的消化“目前仍然没有一个消化的基础和条件。”
在任志强看来,与房地产相关的政策采取的手法是通过增加产能、保增长来促进消费,但这个逻辑是颠倒的,没有消费的增长,实质上是库存的增加。“目前,仍然没有房地产复苏的迹象。” 任志强指出。
“目前,中国房地产发展最大的阻力是存货。”在这个问题上,卢铿持有同样看法。
而在存货的消化上,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存货的结构分配。瑞银证券报告指出,由于一线城市的经济基本面、人口密集、投资需求强劲,诸如上海、深圳和广州等一线城市供应过剩的风险相对最低;而二三线的中小城市如宁波、东莞、成都、宜昌和惠州等可能需比一线城市长得多的时间来消化现有供应量。
本报记者 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