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芮成钢:经济的影响力逐渐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2日 21:59  CCTV2

  欧阳夏丹:

  接下来我们就马上为大家连线经济进行在伦敦会议现场的前方记者芮成钢。

  能不能告诉大家现在会议进行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阶段,有没有一些最新的消息?

  芮成钢:

  现在当然是峰会还在进行当中,我现在就在峰会门口的旁边搭了一个临时的演播室,我的身后是一堵玻璃,透过玻璃可以看到河的对岸就是伦敦会展中心,可以看到这些国旗。现在最新的消息当然是欧洲央行在会议进行的当中又宣布降息1/4个期点,今天下午晚些时候全世界都想听一听欧洲央行的行长特里谢在新闻发布会上将怎样来解释这个降息。外界并没有预期会有这么一次降息,虽然在3月5号特里谢曾经宣布在欧洲央行在上一次降息的时候有可能会进一步降息,但是他也透露说欧洲央行有可能通过其它方式来刺激经济,所以大家都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去理解这次降息,欧洲央行是不是会有除了降息以外的其它方式来进一步刺激经济,但是不管怎么说,我们想这次降息都表示了至少欧元区这十六个国家对进一步刺激经济的这样一种决心和信心。

  主持人:

  你那边是不是会有一个相关的片子要跟大家一起来分享?

  芮成钢:

  是的,此时此刻全世界媒体上,电视媒体上都在放着会场的画面,其实是整个G20峰会新闻中心的画面,因为大多数领导人的会谈都是在闭门会议,我们首先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今天凌晨我们深夜探访会议的新闻中心的画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片子。

  芮成钢:

  我现在就是在这次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的媒体中心的现场,可以看到这个媒体中心的现场是非常的巨大,整个面积我想是超过了两个足球场这么大小,而且整个上下的空间给人感觉更像是一个波音飞机或者是空客飞机的飞机制造场,在这个空间里面可以容纳全球2000名记者同时工作。而且在我的正前方可能有80个直播的出镜点,可以让80个电视台同时向外直播信号。那么在我的身边这个工作台我们可以看到这写着G20声音,G20声音就是我们提到这次20国峰会特地请了全球50位博主来在峰会当中跟领导人互动,同时用他们的互联网,用他们的电脑向全世界去传递草根阶层的一些民情和民意。

  现在是4月2号的凌晨,距离20国峰会领导人大会的开幕只剩下几个小时的时间了,我们现在可以看到全球的媒体大部分还没有到会场集中,但是已经有一些媒体的工作人员开始为明天的报道做准备。我们可以想象在几个小时之后,这里会云集全球几千名各路的精英记者,在这里上演一场全球的媒体大战,在第一时间把G20峰会的第一手的资讯从这里向全世界各地区发送。

  我们从这次空前媒体报道的规模和人数不难看出,全球媒体以及全球的受众对这次峰会的期望值有多么的高。

  芮成钢:

  现在此时此刻大会新闻中心已经云集了全世界所有的记者上演媒体大战。特别值得关注今天下午3:30的时候,会议会有一个最后的新闻发布会,在新闻发布会上,很多关于这次会议的成果都将宣布。我这里拿了一个所有的记者拿的一个会议手册,我们可以看一看,最后的这个会议的最终的新闻发布会在这个大厅容纳800个人,届时全世界电视屏幕上直播的新闻发布会就是在这里,我们现在大多数的新闻工作者都在这个位置,这是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个同时能拿2000人会议的新闻中心。

  会议的最后,大家都非常关心到底应该怎么样来预测最后的结果,一个很有意思的事实,就是很多我们在会场内外跟很多欧美的一些参会代表们在聊天,他们都觉得英国人毕竟,英语是最开始英国人发明的,英国人特别会用英语来表达不同的观点和意见,他们相信最后既然这个会议的主办方是英国,英国会最后出面协调写最后的公报,所以最后的公报,他们会用最美丽的英语把这些不同的意见统一在一起,最后形成一个比较一致的共识,我想这个是大家比较普遍的预期。

  主持人:

  能不能告诉大家对于这次峰会即将发布的公告,成钢你自己会报有一个什么样的预期呢?

  芮成钢:

  我自己的预期,就是这个毕竟它是一个峰会,它不会直接的出政策,这个峰会最后的公报说得更多的可能还是各国的领导人以及各个主要经济体应该做什么、要做什么,至于具体怎么做可能还是要靠各个部长,各个国家自己回去之后把这些政策或者是这些设计,一些共识,给它落实下去。

  同时这个会议上,目前的媒体上普遍认为有一些分歧,说英美还是认为更多的钱,希望欧洲把更多的钱投入到经济刺激当中,那么德法则更希望把这个监管提到一个更重要的位置上,希望英美能够在监管上先有一个比较大的承诺,他们倒不是特别愿意增加经济刺激的具体的数字。

  但是我想不管怎么样,这次的峰会里里外外,我们到目前的感受也见了一些政要,见了一些参会的,包括媒体、各界人士,有一个特别突出的感受,就是权利,经济影响力,或者经济权利的变化,这个变化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个变化是从商界到了政界,这也是今年在达沃斯全球商界领袖展望2009年感受到的,商界领袖似乎现在此时此刻的话语权被剥夺了,尤其是金融界的领袖,他们的声音非常微弱,整个经济的影响力重新回归到了政府,监管被提到非常高的高度。那么自由主义经济的理论这次受到了深度的批判。

  另外一个权利转移,就是经济的影响力逐渐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我这里也看到了一些非常有意思的数字,比如说这是一期最新的美国《新闻周刊》,《新闻周刊》上写着亚洲的崛起,有两个曲线表示这个此消彼涨,蓝色曲线写着“WEST”,西方,蓝色曲线向下,红色曲线写着“REST”,其它国家,红色曲线正在向上,此消彼涨的情况。我们常说的金砖四过这四个国家,这个金砖四国最新的一个外国媒体的预期,说可能在2027年金砖四国加起来的GDP就会首次超过七国集团。那么2027年这个判断,就可能因为金融危机早了十年,本来可能要到2037年,这四个国家的经济总量才会超过这个G7。而且有意思的是在金砖四国内部也正在进行一次权利的转移,影响力的转移,因为俄罗斯和巴西在这次经济危机当中受的影响比较大,而中国和印度受的影响比较小,所以在金砖四国内部经济的影响力和权利正在向中国和印度转移。所以有一种非常乐观的预期,说20年之后有可能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从经济总量来排名,排名第一的有可能会是中国,排名第二可能是美国,第三名是印度,第四名是日本,也就是说有可能会出现一个更早提前到来的一个所谓的“亚洲的世纪”。

  前两天我们在电话中在跟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在电话采访的时候,他也提到,他自己认为,因为考虑到比如说像中国在世界经济的影响力,中国在IMF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发言权应该加大,他特别提出中国目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影响力或者说投票权相当于比利时和荷兰加在一起,这显然跟中国经济的体量是不相称的。陆克文总理也提到了,他认为中国经济在今年下半年会给世界带来非常积极的一个惊喜的好消息。

  同时,今天早晨英国的财政大臣也在采访中表示,他说IMF包括WTO很多组织都是几十年前建立的,不能够反映现在的现实,所以这次会议当中必须要对这些话题给予一个新的认识和看法。

  主持人:

  非常感谢成钢。

  非常感谢您从现场给我们带来最新的消息,我们也会看到这样的很多的评论是在这次的峰会之后金砖四国将会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关于这次峰会的进展,我们也会随时的予以关注。

  主持人:

  现在中央电视台驻欧洲中心站的记者李庆庆正好就在G20会场内,她的信号刚刚接通到我们的演播室,接下来我们就来连线李庆庆。

  现在是北京时间晚上的9:10分左右,你那边的时间应该是下午的2:10分左右。我记得在几个小时之前,我们的连线当中你提到了下午会有一场很重要的会议要召开,那么与会的首脑们他们最关注的话题是什么呢?

  李庆庆:

  根据现在的议程目前与会的领导人正在进行工作午餐,今天上午的议程是在当地时间下午1点结束,结束之后与会领导们又进行了一次集体照,上午集体照之中加拿大的总理不在场,到下午一点的时候,领导人又进行了一次集体照,领导人现在正在进行工作午餐。据透露出来的消息说,在今天上午的会议上,各国领导人就很多问题达成了非常不错的一致,比如说就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资的问题,各国领导人已经同意要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资达到5000亿美元甚至7500亿美元。另外就全球贸易问题,各国领导人也达成了一致,将建立一个大约2500亿美元的这样一个资金担保来鼓励全球贸易。有关经济刺激计划的问题,各国领导人表示将尽全力促进经济的增长,但是没有出台一个具体的数字。但是各国领导人已经表示,目前世界各国已经拿出来的钱,已经有两万亿美元。有关贸易保护主义的问题,各国领导人表示将对采取贸易贸易保护主义的国家进行点名批评。有关监管的问题,各国领导人承诺将进行更加严格的金融监管。包括对对冲基金以前不受监管的投资基金进行严格的监管,有关银行家收入的问题,各国领导人也达成了一致。今天下午会议上,各国领导人将就一些其它的遗留问题进行讨论,比如说对贫穷国家的援助等问题。根据议程的安排,当地时间今天下午的3:30的时候,北京时间10:30的时候,布朗将进行一个总结发言,最后将举行新闻发布会。

  主持人:

  我想庆庆刚才提到的领导人补照集体照的细节也是传递出了这样的信号,大家联起手来,共同时间一个都不能少。你在会场里面一定还会碰到很多前去报道媒体峰会的同行,我知道他们最关注的会议议题是什么,可不可以用几个关键词给我们概括一下?

  李庆庆:

  好的,我首先想形容一下我们现在工作的环境,我现在所在的这个大厅是伦敦会展衷心的一个大厅,我说这个面积,我目寸并不是太好,大概可以盛下一架到一架半的波音747的客机。那么在整个会议区里面大约有2000名记者在这里工作,在我的身后各位观众可以看到是文字记者的工作区,大约有1200个工位。在我的对面,摄影师背后是电视和广播媒体记者的工作区,光电视记者的工作间就有150多间,广播记者还有好几十间工作间,所以全球记者对于这次全球经济命运的会议确实非常非常关注,如果用几个关键词概括我觉得可以用以下三组,比如说信心和增长,因为这一次的会议就是有关民众和市场对整个经济的信心,有关整个世界的经济增长。第二组就是金融监管和经济刺激,因为这是原来媒体炒作最多的,到底全球领导人在这两个方面能否达成一致,因为媒体一直在说美英比较注重的是经济刺激计划,而法德比较注重的是金融监管问题,那么这双方能否在这个问题上达成一致,表现出的是一种团结,这是媒体非常关注的。那么最后一组就是分歧与团结,就像刚才我们所说到的,之前有分歧,但是在这个会议上各国领导人都已经表示说我们要用一个声音来说话,我们要用团结一致的行动来对付这一场金融风暴。

  主持人:

  我想这次峰会举世瞩目,同时也是一场媒体大战,我们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看到不同的态度,但是更多的一种共同的感受就是信心。非常感谢庆庆,你辛苦了,谢谢你从前方给我们带来最新的消息。

  主持人:

  如何来看待这次中美两国元首之间的第一次会晤,接下来我们来连线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的所长黄平。黄平是毕业于伦敦经济政治学院的社会学博士,他长期从事美国社会经济方面的研究,现在我们就来一起连线他。黄所长你好,这次在伦敦胡锦涛主席和奥巴马总统第一次会见,对于他们俩这次的会晤,你最关心的信息是哪些?

  黄平:

  看了胡主席会见奥巴马的整个报道,我觉得我们国家元首讲的都是很积极、健康、合作和全方位的,也是具有高度的战略性的,那么他既谈到中美关系一贯存在涉及到中国核心利益的这些问题,比如说台湾、西藏问题,也谈到了两国在经贸领域怎么合作、共同应对现在这个金融风暴的经济问题,他更谈到了很多地区性,比如说气候、能源、环境的问题,还谈到了已经有的那些合作怎么来深化也好、提升也好,使得中美关系能够在未来的这些年里能够更加全面和建设性。所以我觉得这一次会晤成果,不但是实质性的,也是具有富有成果的。

  主持人:

  在这次会见当中,两国元首宣布建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而且还确定了具体的时间,有一些媒体评论这是建立双轨的中美对话机制,你怎么看?

  黄平:

  不是这样的,在布什时期我们就有高层的两个,一个是原来吴副总理,现在是王岐山副总理,有代表中方,那么对方是保尔森财政部长,战略经济对话。一个是戴秉国国务委员,对方是副国务卿的高层战略对话,这个在过去就存在。这一次奥巴马当选以后,上次希拉里来访已经提出建议有双方协商,胡主席给奥巴马在伦敦就把这个问题明确了,就是提升为一个,合二为一,现在有了两个,就是把这两个都提升到更高的层次,然后在从一个框架下战略和经济对话,这样就把原来一个是副总理级、一个是副部长级的,都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然后变成一个战略对话。中美其实还有几十个部级的沟通,这个就是国家层面的。

  主持人:

  此外两国的元首还明确的表示,要抵制贸易保护主义,这是不是意味着贸易保护主义这个话题将会在这次G20峰会上得到充分的讨论呢?

  黄平:

  其实去年20国峰会,各国已经提出要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那么前一阵也是在伦敦召开的20个财长会议也提出了这个。那么贸易保护主义,经过有人统计20国里大概17国实际上都多多少少变形的,或者不叫贸易保护主义的贸易保护政策都在事实,或者这个份额也在抬头。实际上贸易保护主义,我们知道不管是1929年还是以前的各次它不但会救不了经济,而且会刺激经济更加恶化,因为各国都是各过各,而不是合作共赢。

  主持人:

  这一次美国是新元首和中国国家主席之间的第一次会晤,您预期在奥巴马的任期之内,中美经贸等等方面的关系会呈现出什么样的格局?

  黄平:

  从经贸、能源、气候变暖、科技、教育、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以及在很多地区问题,比如说朝核问题、反恐问题、世界的和平稳定,这些大的问题上我觉得中美目前来看,尤其根据过去三十来看,还是朝着越来越合作的这么一个势态,彼此都更加务实。中美毕竟发展阶段不同,社会制度不同,面临的具体问题也不同,那么我们有分歧是很正常的,但是不管是什么分歧,通过谈判、沟通、对话来寻求合作、妥善解决,这才是寻求一个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秩序的途径。所以中美从未来来看,我觉得至少奥巴马上来这四年应该是一个比较乐观的估计。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