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3月31日电 筹备十余年之久的创业板有望于5月1日起正式开启。中国证监会31日凌晨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办法自5月1日起实施。这一政策为何在此时出台,既有各方面准备已较充分的原因,更是在金融危机与二十国集团峰会召开前夕,中国政府展现全方位推进改革,化危机为转机的决心。
股市也需振兴规划,促危机为转机
从今年1月14日到2月25日,中国政府相继出台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而并未将证券行业纳入规划范畴。此间多有证券业人士大声疾呼,股市也需振兴规划。
国泰君安分析人士还归纳了两大出台股市振兴规划的理由:(1)全国有超过5000万户家庭涉足股市,以工薪阶层为主,并且绝大多数富裕阶层均是股民,中国股民是中国消费的中坚力量。数据显示,股市暴跌将影响消费者信心,并对消费产生明显的滞后性影响,拉内需促消费,绝不应该忽视股市。
(2)股市低迷导致融资功能缺失,丧失了A 股的根本功能之一。股市“振兴规划”长期重在制度建设,短期重在恢复信心。A股的制度建设不完善,就始终摆脱不了投机市场的本质,摆脱不了波动巨大而投资价值寥寥的状况,绝大多数中国股民也始终摆脱不了黯然神伤的惨淡命运。
且不论观点是否完全合理,但上述言论确实代表了相当一部分证券行业人士的心声。虽然,在已出台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多倾向于实体经济领域,但也有经济研究人士指出,振兴产业发展的规划将不限于十个产业,可以预见的是将有更多产业的振兴措施将会出台,尽管未必全部是国务院层面的政策。
事实上,中国政府确实在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后又出台了家电及汽车摩托车下乡等政策,此次终于推出的创业板,亦可看作中国政府在证券行业推进改革,支持资本市场稳定发展的一记“强心剂”。
推出创业板,扶助中小企业走出困境
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31日在答问时表示,推出创业板是完善中国资本市场层次与结构、拓展资本市场深度与广度的重要举措,能够为数量众多的自主创新和成长型创业企业提供资本市场服务,同时通过资本市场的示范效应,发挥拉动民间投资、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以创业促就业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功能,强化资本市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持,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
而此间有经济人士分析称,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受经济危机影响,中国庞大的创新型企业遇到融资难题,一些多年前创办的中小企业因为经济危机、融资不畅已经夭折,“创业板的适时开放将在这个冬天给中国创新带来新机会。”
该人士还以美、日、韩的发展举例说,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的硅谷以及纳斯达克的开放促成了近30年的繁荣,日韩也在90年代金融危机后,崛起了一批基于文化娱乐的创意型中小企业。现在创业板的适时开放,在这轮经济危机之后,一定会有相当一批伟大的公司在创业板诞生,而这些公司也正是内需时代引领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公司。
G20峰会前夕,中国政府推进改革应对危机
二十国集团(G20)伦敦峰会即将于4月2日召开,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将在峰会上总结各自的刺激经济救市经验并协调立场。在此背景下,中国此时公布创业板,便具有很强的借危机推进各方面改革的信号。
而回顾今年年初至今的一个季度里,中国政府在各个领域的改革步伐更快,步幅更大。
在政府机构改革方面,广东省政府机构改革的“大厅局”方案亦于31日经媒体披露;北京市机构改革中新组建、设立及更名的市政府部门正在集中挂牌……随着各地政府机构改革方案陆续出炉并开始组织实施,于去年8月启动的中国新一轮地方政府机构改革进程正在提速。
在全国区域布局方面,国务院常务会议日前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会议认为,改革开放30年来,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目前正处于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对于发挥上海的比较优势和示范带动作用,更好地服务长三角地区、服务长江流域、服务全国,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体经济方面,1月14日到2月25日,中国政府相继出台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给各大行业带来了明确的信号与坚强的回暖信心。国务院常务会议还决定,从4月1日起,提高部分纺织服装、轻工、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和电子信息产品的出口退税率。
此外,在消费方面,中国政府实施了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一系列促进消费、刺激经济的措施。而在民生保障方面,新医疗改革方案也将在近期公布。
结合上述不尽全面的各领域改革,中国此时推出创业板,用意甚深,影响甚广,亦将促进广大中小企业与股市将危机转为机遇,迎来新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