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农商行曝巨额贷款诈骗案 专案组进驻调查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28日 13:20  中国经营报

  朱紫云

  包括公安部门在内的专案组已经进驻北京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农商行)多日。他们所为的是一起金额巨大的贷款诈骗案件。

  3月初,专案组就已经正式进驻农商行展开调查,而到本报记者截稿时止,调查仍在继续,至今尚未有结果。3月26日,农商行相关负责人士在回答《中国经营报》记者求证该案件的涉案事由、金额等细节问题时表示,“目前并没有需要披露的信息,银行运营一切正常”,除此之外,便未有其他回应。

  然而,一起以个人贷款名义发放公司贷款的贷款诈骗案徐徐展现开来,尽管手法在过往的诈骗贷案中亦有出现,但其金额之巨,却是大为不同。     

  定性贷款诈骗  

  “农商行2005年改制之后就没出过什么大事,一切都很平静。这次贷款出了事,涉及金额比较大,银行内部都很紧张,也及时向有关监管部门通报了情况。”农商行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这次贷款违规事件已经定性为诈骗性质。”

  据悉,此次贷款诈骗事发于北京农商行朝阳区某支行。“据说是以个贷名义发放公司贷款,刚开始是违规个贷发放,事发后转成了公司贷款。”上述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经过记者多方了解,这起贷款诈骗案的大致过程是有关涉案人员以个人房产做抵押申请了银行贷款,但相关手续都不齐全或出具假材料,通过个人贷款获得资金后打入公司账户,从而达到套取银行资金的目的。

  “以虚假材料或者报表申请的个人贷款肯定经不起银行内部检查,在银行信贷管理检查发现后,为了隐瞒和销账虚假的个贷,涉案人员不得不去找了别的公司,以这些公司的名义提供假财务报表、互相担保等向银行申请了对公贷款,涉案人员把获得的对公贷款资金用于清还个人贷款,如此一来个人贷款已经还清,在银行账上显示的则是公司贷款。”上述知情人士说。

  而另外一个内部说法是,北京农商行最近正在进行新的信贷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信贷管理系统要求录入贷款人各种真实信息。“而通过虚假手续申请的有‘瑕疵’的贷款肯定没办法过关,所以才会这么‘倒腾’成了对公贷款。”该行另一位员工告诉记者。

  经过“假手续借个贷——公司贷款还个贷销账”这样一个曲折的过程,据悉涉及骗取银行贷款已经达到数亿元人民币,而此前坊间曾流传骗贷金额接近20亿元。由于北京农商行人士未对记者披露任何信息,涉案金额并未得到银行方面确认。

  记者从农商行网页上看到,农商行个贷业务主推业务为个人住房贷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和个人汽车贷款。      

  专案组介入  

  农商行的贷款诈骗已经引起了银监会、北京银监局、央行营业管理部等部门重视。记者了解到,目前北京农商行每日向有关金融监管部门上报情况。3月5日、6日和11日,银监会副主席蒋定之、北京银监局局长楼文龙、副局长任永光等分别到农商行座谈工作。

  据悉,3月初,包括公安部门在内的专案组成立,开始迅速调查北京农商行贷款诈骗案。至于是否有内外勾结进行贷款诈骗,农商行相关人士亦无从告知。“人都抓起来几个了。”上述知情人士说,其中包括涉案的朝阳区该支行员工。

  对于此次贷款诈骗给北京农商行造成多大损失,上述知情人士表示,有关部门还在进一步调查中,尚未有确切数据。但是该知情人士表示,这次事件之所以定性为诈骗,“也是为了最大限度挽回损失”。

  该人士进一步解释,如果定性为不良贷款,那就属于债权债务关系,出现纠纷之后有一套法律清偿程序,包括起诉、扣留抵押物、查封账户;但如果定性为诈骗,这就属于刑事犯罪范畴,公安机关就可以直接介入,抓捕嫌疑人、查封账户、通缉等,效率非常高,银行追回损失的可能性比较大。

  金融业启动改革以来,中国银行业在建立现代化新型银行的过程中,总会有几个环节容易出事,比如银行改制、加强信贷风险管理、股改上市前等几个环节往往成为银行案件高发时段。

  北京农村商业银行的前身是始建于1951年、至今已有五十多年发展历史的北京市农村信用合作社。2005年北京市农商行改制成全国首家省级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曾位列“中国银行业100强”资产规模第17位。

  实际上,改制后的农商行也在加强资产风险管理,并建立了三级风险管理机构,在总行和各直管支行设置资产风险管理部,在非管辖支行设置专职风险管理员,以实现对风险的有效识别、准确计量、提前预警和及时防控。

  截至2008年9月末,北京农商行资产总额达2298亿元,贷款余额1185亿元,存款余额1937亿元,五级分类口径不良贷款率4.98%,资本充足率达8.78%。在北京市所有银行同业中,农商行的存、贷款市场份额分别为5.01%、6.26%。2008年前三季度,实现经营利润20.8亿元,人均利润和网点平均利润分别为27.4万元和300.1万元。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