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瑞银:中国核心价格通缩的风险正在增加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26日 13:11  经济观察网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袁朝晖 今年2月份,中国的CPI较去年同期下跌了1.6%,为6年来首次出现的负增长,而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下跌得更多。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人相信中国已经进入了“通货紧缩”期。对此,瑞银集团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汪涛的观点是,中国核心价格通缩的风险正在增加。  

  汪涛称,2009年最初几个月价格的同比下降,主要是在2008年食品价格猛涨导致CPI大幅飙升之后、食品及其他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引起的。  

  “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单是食品和燃料价格的下跌不会导致通缩的恶性循环或长时间的价格下跌。尽管如此,我们认为在中国,核心价格通缩的风险正在增加。出口需求在下降、而国内需求增速预计将变弱。所有保增长、刺激需求的政策措施都可以帮助抵御通货紧缩。”汪涛这样表示。  

  目前国内有关通缩的看法出现分岐,一部人认为,目前已经进入通缩期,甚至存在着通缩恶性循环的危险―即价格和需求的下跌相互作用,并且呼吁央行降息或采取其他进一步的扩张性货币政策。但与此同时,有些人立场完全相反,警告未来可能很快会重现通货膨胀。他们认为全球大规模的流动性注入以及中国的经济刺激政策,会很快导致由大宗商品价格重新上涨拉动的又一轮通胀。  

  对这个分岐,汪涛称,全球及中国的财政/货币扩张政策不会在短期内立刻导致通胀,至少在它们刺激的总需求超过供给之前不会如此。中国以及国外目前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仍然是提振疲弱的需求。 

  (注:核心价格通缩对应的是核心CPI。 所谓核心CPI,是指将受气候和季节因素影响较大的产品价格剔除之后的居民消费物价指数。  目前,我国对核心CPI尚未明确界定,美国是将燃料和仪器价格剔后的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为乐为核心CPI。一般认为,核心CPI能更真实地反映宏观经济运行情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