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陈德铭称不能滥用贸易保护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23日 07:25  人民网-人民日报

  聚焦中国发展高层论坛

  向世界讲述中国的努力(感言 特别策划·讲述中国信念)

  开栏的话

  3月22日,仲春,乍暖还寒时分。

  中国政府要员、世界一流学者、全球著名企业家,齐聚第十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为世界,为中国,建言献策抒胸臆,真知灼见生火花。

  本版特选精彩观点摘登,以飨读者。

  数据显现趋稳迹象

  朱之鑫

  去年四季度以来,中国工业生产显著放缓,住、行消费明显降温,对外贸易急剧下滑,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就业压力加大,财政收入也出现了多年没有的负增长。

  为了遏制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趋势,中国政府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的导向,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主要包括四大方面:第一是扩大内需,第二是振兴产业,第三是科技支撑,第四是社会保障。

  今年以来,在扩大内需,促进增长一系列政策措施的作用下,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主要数据开始出现趋稳的迹象。

  前两个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2%,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同比多增1.64万亿人民币,全国发电量也呈现回升态势。

  国际金融危机是一场全球性的挑战,只有加强合作,携手努力,同舟共济,才能有效应对危机。

  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国家,一方面中国立足于把自己的事情办好,这既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增强中国的进口和对外投资,也有利于缓解国际金融危机扩散蔓延的趋势,为其他国家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就业机会。

  另一方面,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务实合作,积极维护国际金融秩序,最大程度地减缓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为世界经济尽快走出金融危机的困境,共建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国际社会做出不懈的努力。

  谁能提供更多就业

  刘明康

  在这次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什么是最大的威胁和挑战?我认为社会的稳定是每个经济体面临的最大挑战,社会稳定的背后是就业。谁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是中小企业,而不是大企业、大公司。在扩大就业上,能够起最大作用的还是中小企业。

  当前,中国的中小企业在金融危机中面临很大冲击,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中国的银行业比较习惯于支持大企业和大项目,而不大习惯支持中小企业。所以,我们银监会正在督促银行向更多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在促进银行为中小企业服务方面,我们做了三件事情。

  首先,与所有董事长和行长以及管信贷的行长谈心,通过交流,启发银行业从思想上、认识上对中小企业给予重视,让银行业能够自愿地支持它们。

  由于风险的分散,中小企业在接受银行服务的时候,能给银行带来更多的高附加值。所以,支持中小企业,对社会和对银行自己,都是重要的。

  第二,原来很多银行没有专门的小企业融资部门,今年我们要求所有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只要条件允许都必须在总行层面上成立小企业融资部门。这个小企业融资部门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战略,有自己独特的技术培训,有自己专门的资源,有自己的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

  第三,为了弥补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做小企业贷款工作方面的技术和知识欠缺,我们还会加强技术培训,请沿海地区的小型金融机构来,介绍它们支持小企业金融贷款的好经验以及特殊的技术。

  不能滥用贸易保护

  陈德铭

  当前全球经济暂时遭遇挫折,但开放合作的大趋势不会改变。中国将继续扩大对外开放,更加充分地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实现和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携手合作、同舟共济,推动世界经济早日复苏。

  历史已经证明,国际投资贸易的自由健康发展是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力量。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给全球带来了严重的困难,贸易保护主义只能使世界经济雪上加霜。只有加强合作,同舟共济,保持国际经济贸易的畅通,才符合各国的根本利益。

  中国一直秉承越是危机紧要关头,越要坚持开放合作的观点,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并坚持通过沟通协调来化解各国的各种贸易摩擦。

  在全球贸易萎缩的情况下,2008年,我们还从世界各地进口了1.13万亿美元的商品,有力地促进了贸易伙伴的经济发展。今年我们将继续扩大进口,积极地组织企业采购团赴海外采购设备、商品和技术。在国内经济面临严峻挑战的情况下,中国要以实际行动表明我们反对保护主义,坚持开放的鲜明的立场。

  同时,我们要正确地区别贸易保护和贸易保护主义两个不同的概念。在世贸组织的规则下是允许一个国家在遇到特殊情况的时候采取一定的贸易保护的,但是这些权利不能滥用,滥用就可能形成保护主义。

  现在很多国家都在说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实际上做的又是贸易保护的事情。世界要建立起一个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体系,我们还得依靠制度。

  财政风险完全可控

  王 军

  今年,中国预算当中安排了9500亿元赤字。这一数量虽然历史上从来没有过,但是,相对于改革开放30年建立起来的经济基础和不断增强的财政实力而言,财政风险完全掌握在可控范围之内。

  此外,我们的国债发行余额只有GDP的20%左右,低于国际公认的标准。从国际比较来看,中国国债的规模是属于比较低的。

  财政政策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针对经济运行的不同形态,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财政政策。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中国政府提出,要处理好五个关系。

  一是注重处理好扩张总量与调整结构的关系。一方面,坚持把扭转经济增速下滑趋势作为宏观调控最重要的目标;另一方面,将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努力实现保增长和调结构,近期增效和长远发展相统一。

  二是注重处理好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的关系。

  三是注重处理好减税增值与增收节支的关系。

  四是注重处理好财政调控与市场机制的关系。既要发挥好宏观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又要发挥好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促进、带动、引导更多的企业、社会、个人、外商的资金,更好地推动经济增长。

  五是注重处理好政策落实与加强监管的关系。一方面,要迅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各项具体措施,另一方面,要加强监管,严把资金的投向关,资金的来源关,程序控制关,制度保障关,责任落实关,切实加强资金的筹集、拨付、使用、管理的全过程监管。

  (本报记者朱剑红、姜赟、唐帅整理)

    相关专题: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9年会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