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央行支付结算司司长:差异与公平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20日 14:40  《中国金融》

  欧阳卫民

  人与人之间,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年龄、性别、肤色、学历、智商、体力……都存在差异。某些差异,会导致另一些差异。例如,一般来讲,年龄越大,体力越差;能力大小,决定收入多少。

  差异就是矛盾。我们必须承认差异。但是,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是对立统一的。必须同时看到事物的同一性。例如,人人都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因此,差异,特别是社会因素导致的差异,不能无限扩大,人为扩大。收入差距绝不能达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地步,绝不允许一些人不劳而获,而另一些人看不起病、上不起学。过去,我们否定差异,在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实践证明,平均主义行不通。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在政策上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随后,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了起来。但是,不要忘记,一要勤劳致富,二要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一部分人、地区富起来是远远不够的。

  在金融市场上,持股有分红,存款有利息,即表明资本(资金)是可以参与分配和再分配的。《公司法》允许专利等折价入股,意味着智力也可以参与分配。劳动、资本、智慧……都依法参与分配,从而形成收入差异。应该说,有其合理性。但问题在于:劳动力价格应该长期徘徊在生存底线吗?国家资本可以成为董事长等高管人员获取高薪的理由吗?人的能力真的有财力差距那么大吗?业绩究竟是个别高管人员创造的,还是政策照顾、行业垄断和广大员工辛勤劳动的结果呢?公司出现巨额亏损,需要政府援助时,高管人员过去和现在领取高薪是对的吗?

  奥巴马在《无畏的希望》一书中写道:“当然,保守人士在讨论文化问题时可能会有他们的盲点。以公司执行官薪酬为例。1980年首席执行官(CEO)的平均薪酬是每个小时工平均实得工资的四十二倍。2005年是二百六十二倍。一些保守派言论阵地,如《华尔街日报》社论版,试图为高得出奇的薪水和优先认股权做辩护,认为这是吸引高端人才之必需。他们甚至放出谬论,当美国大公司的老板身宽体胖、心旷神怡之际,便是美国经济运作良好之时。但是CEO工资的激增与业绩提高并没有什么关系。事实上,在过去的十年里,一些全国收入最多的总裁,其公司主要表现是赢利陡降、股票贬值、失业率增升、员工养老金匮乏。造成首席执行官工资变化的不是市场规则,原因在文化。工人的平均工资曾经一度很少或没有涨幅,而美国许多首席执行官在攫取和利用圆滑、温顺的公司董事会方面几乎到了厚颜无耻的地步。美国人懂得这种贪婪的道德观念对我们集体生活的危害。”

  二百六十二倍!奥巴马用“贪婪”和“厚颜无耻”来表达他的愤怒和不满。在中国,许多“打工仔”的年收入在一万元人民币左右,而CEO们的年收入是他们的三百倍、八百倍、一千二百倍、六千六百倍。不知道奥巴马还能找到什么词来痛斥?而且,我国工人绝对收入水平比美国低多了;高管人员代表的是国有资本,高管职位是通过任命而不是竞聘获得的……

  真的不公平,太不公平。

  奥巴马用同情心缺失(empathy deficit)来解释:“如果一位公司首席执行官在某些方面视工人与他是平等的,那么我们就很难想象,他可以一边给自己发几百万美元的分红,另一边却削减员工的医保费用”,“我想作为一个国家,我们似乎正在遭受着同情心的缺失,而我们对这个问题缺乏足够的自省”(《无畏的希望》)。“如果,芝加哥南部有一个孩子无法上学,即使他与我非亲非故,我也会心怀忐忑;如果,有位老人因无法支付高昂的医疗费用,不得不在治病和租房之间痛苦抉择,即使他与我素未谋面,我也会如坐针毡”(2004年,奥巴马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演讲)。这就是孟子说的“人皆有恻隐之心”。这一点,对那些自以为才智过人而财富永远不足的人是不能理解的。

  追求公平,是一个健全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如果让差异无限地、人为地扩大,就必然有失公平,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就变得不可能。

  因此,我认为:

  第一,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高管人员的薪酬与普通员工平均工资的比不大于发达国家。是能做到的。

  第二,给工人制定最低工资标准,并且根据GDP、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同比例提高这一标准,使劳动者真正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而不管劳动力后备军队伍有多大。是能做到的。

  第三,开征遗产税,不让一代人的收入、财富状况成为下一代人公平竞争的障碍。财富来源于社会,复归于社会。是能做到的。

  第四,鼓励捐赠,财富成为彰扬道德的手段。是能做到的。

  第五,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切实维护人的生存权。是能做到的。

  总之,既要承认差异,又要缩小差异,限制非自然因素在扩大差异中的作用。

  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司长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