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并购之火:点燃银行业保增长激情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4日 04:16  金融时报

  李岚

  在这个全球奔向零利率、超低价值资产频生的时代,2009年更多的机会,或将来自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共同推动的“资本运作”?

  3月13日,记者从中国银行获悉,一笔涉及6.8亿元的并购贷款已由中行北京分行向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发放成功。这是我国银行业针对电力行业发放的首笔并购贷款。

  当日,浙江省亦传来消息,该省2009年第一笔并购贷款协议在中行浙江省分行与电联集团之间签署。

  事实上,自去年12月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允许企业在并购过程中获得银行贷款支持之后,开展并购贷款业务不仅被各家银行视为开拓盈利渠道的有效方式,更被作为“保增长”的重要引擎。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继工行、国开行、建行等大型银行纷纷试水并购贷款业务之后,华夏银行、浦发行等中小股份制银行也宣布正式进入并购融资领域。根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签约的并购贷款金额已达35.8亿元,银行与产交所的并购贷款授信额达300亿元。

  并购贷款业务之所以一经开闸便掀起热潮,一方面是企业的迫切需要———由于国内企业虽经多年高速发展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并购,但相关金融配套的缺乏却迫使企业把流动资金贷款或短期借款作为并购贷款使用,从而致使企业抗外部打击能力较弱。

  更重要的是,对于正在升级和结构调整的我国产业资本来讲,并购是实现资本集中和积聚的捷径,银行贷款进入并购领域,无疑是为并购市场注入了“活水”,将为产业结构调整和整合提供最为有力的金融支持。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条件下,我国产业结构正面临新一轮大调整的契机,企业重组并购将是今后几年的主要趋势之一,银行并购贷款的开闸对于我国充分利用这次时机大力推进产业调整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另一方面,就储蓄率较高的国内银行而言,如何在风险可控范围内使用这笔资金亦令其颇为头疼,而并购贷款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据记者观察,在首批兼并重组浪潮中,大型央企占据了主导地位,又由于与之配套的并购贷款期限不超过5年,目前以3年期为主,低于一般基建项目期限,因而风险低、收益期短。即使按照基准贷款利率定价,并购贷款业务仍将提供较好的利润空间。

  业内人士分析,尽管5万亿元贷款增长目标为银行提供了较好的发展空间,但2009年银行业仍然会面临优质贷款需求不足的挑战。最近3个月的信贷增长有两个明显特征,即票据融资推动和基建项目主导。票据融资业务的快速扩展,只能作为缓解银行放贷压力的权宜之计;而在各类基建项目中,除铁路、公路等有稳定现金流的项目之外,其余产生现金流的能力有限。

  应该说,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为银行业提供了发掘新利润增长点的良机。这其中,不仅包括传统的授信业务,更包括并购贷款的良好发展潜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指出,今后将大力推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和兼并重组,支持优势企业并购落后企业和困难企业,鼓励强强联合和上下游一体化经营,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

  而与此前国资委关于“计划在未来两年实现中央企业减少80家至100家”的表述相比,此次重申鼓励并购,其范围和深度显然更进了一步。一些业内人士判断,2009年至2010年间国内并购贷款业务将会加速发展。

  不过,从历史经验看,并购的成功率往往不足50%,因而业内人士提醒,并购活动本身的风险不容忽视。由于并购贷款是以并购企业未来的现金流为第一还款来源,一旦企业整合不成功,银行所发放的并购贷款就将面临无法收回的困境。同时,并购贷款因涉及兼并双方企业,包括行业发展状况、适用的法律法规、股权结构安排等多方面问题,银行面临的风险明显高于一般贷款。若牵涉海外并购,问题则更加复杂,须多方面提高风控能力。对此,业内人士认为,防控并购贷款风险不仅仅是银行一家的事,而是需要商业银行和企业的共同努力。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