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刘洲伟:通过刺激经济增长解决失业问题需谨慎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3日 13:29  21世纪经济报道
刘洲伟:通过刺激经济增长解决失业问题需谨慎
《21世纪经济报道》主编刘洲伟。(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3月13日,《21世纪经济报道》主编刘洲伟就两会热点与经济焦点表示,通过刺激经济增长解决失业问题的思路需要谨慎。经济增长未必会带来就业增长。增长虽然可以带来就业,但是这两者间并不是线性关系。

  2009年全国两会于3月3日在京拉开帷幕,为了全方位报道全国两会,中国经济网与新浪财经推出“两会总编观察”栏目,邀请全国知名媒体社长、总编、主编以自己独到的见解解读2009年全国两会。2009年3月13日,《21世纪经济报道》主编刘洲伟解读两会热点。

  问:本届两会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召开,热点和往年相比更为集中在经济领域,您能谈谈对两会所提经济议案的理解或者建议吗?

  刘洲伟:我想重点谈谈就业问题。

  具有风向标意义的政协“一号提案”上,正是致公党中央提出的《关于解决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就业问题的提案》。今年全国政协收到的提案中,有关解决就业问题的就占到1/3。

  我认为通过刺激经济增长解决失业问题的思路需要谨慎。经济增长未必会带来就业增长。增长虽然可以带来就业,但是这两者间并不是线性关系。

  建议有关部门在扩大内需、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注重各产业技术进步的整体布局,妥善处理好发展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间的关系,以及近期经济增长速度和长期经济发展质量(也就是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以便在保证经济增长速度的前提下,实现就业的增长。

  问:您如何看待4万亿投资的部署,有什么建议?

  刘洲伟:在刚刚结束的两会上,4万亿投资在《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得到了重新安排。与去年底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投资结构相比,削减了基建投资比重、节能减排和生态工程投资;增加了保障性安居工程、医疗教育、自主创新等关系民生、关系经济结构调整方面的投入。

  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包括铁路、公路在内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从原先的18000亿元降到15000亿元,而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的投资从原先400亿大幅增加到1500亿元。

  这是一个值得肯定的方向和改变,亦是我们一直呼吁和坚持的立场。如果依赖出口和投资的经济结构得不到调整,消费得不到提升,产业得不到升级,中国的经济增长很难找到一个可持续的增长点。与其他国家相比,投资和消费的比例失衡,一直是中国经济亟待改善的重点。

  一方面,外部需求正在进一步恶化,全球金融危机还可能迎来第二波海啸:美国商业银行的破产压力正在加剧,同时东欧目前的经济状况令人担忧。这必将导致中国出口的多年扩张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另一方面,尽管4万亿投资带来了部分经济数据的回暖,但反弹的基础并不牢固,支持经济增长的只有政府投资,私人投资和私人消费都没有启动。而后者才是符合中国经济增长的中长期利益的动力所在。

  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六字方针反映了当前宏观政策的方向,问题在于如何保增长?如何扩内需?如何调结构?其配套政策的陆续出台,以及强有力的贯彻,才是我们乐见其成的。

  因此我认为,目前需要重点突破的是国内的消费需求。这将取决于我们如何推进医疗、教育、社保、金融等服务业领域的市场化改革,放开市场准入,减少进入壁垒;这还将取决于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动和改革,增加对低收入人群的社会保障;这将关系到如何解决当前就业问题,从而稳定消费;以及如何在4万亿投资计划中,给与民营企业和非公经济的政策倾斜,用政府投资去引领私人投资,而非挤压私人投资。

  问:2月CPI六年来首度出现负增长,贸易顺差也环比骤降近88%。您认为政府是否会出台第二轮经济刺激措施?

  刘洲伟:不论是CPI的负增长还是出口数据的恶化,反映了一个事实:经济仍然处于下滑中,并在短期内面临着通缩压力。

  因为有春节因素,价格指数以1-2月的合计分析更为准确。据有关机构计算,1-2月合计CPI同比增长-0.3%,PPI合计同比增长-3.9%。

  与此同时,外需则一直在恶化,2月出口同比下降25.7%,而进口降幅亦在放缓,导致贸易顺差开始收窄。

  尽管外贸、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在下滑,但投资、信贷和PMI指标则有所上升。

  我个人认为,这些方向并不一致的各种宏观数据,还有待接下来时间里的观察,更何况,目前政府公布的4万亿投资还没有完全落实下去,新的刺激政策起码不会很快出台。

  温家宝总理在13日上午在会见中外记者时已经表示,应对这场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做了长期的、困难的准备,预留了政策空间,准备了应对更大困难的方案,并且储备了充足的“弹药”,随时都可以提出新的刺激经济的政策。

  问:目前房地产市场表现未见起色,而此前房地产业已经落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您认为政府是否应该救市,力度如何?房价是否已经见底?保障性住房的推广,能否解决大多数的住房需求?

  刘洲伟:房地产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在本轮经济复苏中是很重要的工作。

  但是,对于稳定房地产市场,稳定投资来说,我个人认为出不出振兴规划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理顺房地产行业体制。

  房地产行业复苏与房价关联度很高,而房价又与市场预期关系很大,预期房价继续下跌,市场复苏难度就会更大。因此,不出房地产振兴规划,反而会对稳定试产预期有一个很好的作用。

  大家也看到了,随着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房价下跌,在一些城市出现了交易量反弹的现象。这就是房价下跌调整的结果。前不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在全国人大关于“住房保障问题”新闻发布会上也说到,随着去年年底出台的“131号文件”效果逐渐显现,1-2月份全国房地产交易量上涨了6.1%。这个数据对预测下一步房地产市场走势很重要。

  当然,不出台房地产振兴规划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对当前的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我们不能像2006年那样频繁而又密集地出调控政策,但是要对当前房地产政策的一些结构性矛盾进行调节。

  例如,对房地产行业征收土地增值税,而且采用预征的方式,先行让企业缴纳房价1%,甚至高于房价1%比例的土地增值税,这对当前房地产企业紧张的资金链是个不小的负担。

  我个人认为,当前房地产政策中有很多是2007年房价高涨的时候出台的,现在市场情况正好相反,有必要对一些政策进行调整。

  关于房价是否见底,这个我不好预测。我认为房价是与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密切相关的,房价是否继续降低,你就看中国经济是否能保持8%的增长率吧。

  保障性住房推广,应该是保障城乡低收入家庭的,这并不是一个解决大众住房问题的途径。

  问:在本届两会报道上,贵报社有没有一些创新或者调整?凸现什么特色?

  刘洲伟:今年的两会报道本报有两个方面做得比较突出:

  一是考虑到金融危机下,宏观调控问题是最焦点问题,我们连续安排了六个专题集中报道,包括宏调方略、经济地理、治平新策、区域会考、 能源方略、就业之道等。

  二是中国应对危机,出台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钢铁、装备、纺织、石化、有色、造船、轻工、物流、汽车、电子。在3月中旬各行业的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细则”出台之前,此次两会,是各行业、各企业博弈的最后机会。我们在两会期间,重点访问了各大行业巨头代表、委员,安排了产业新秩序上、中、下篇。

  这些安排秉承了21日报深度化、专业化的一贯风格。

    相关专题:

    2009两会经济报道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