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判断是否通缩要从国内外考虑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1日 04:20  金融时报

  谷秀军

  众所周知,每年2月份的CPI、PPI出炉时间都正逢“两会”召开期间,今年,人们之所以对这两个经济数据更加翘首以盼,正是源于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让经济金融成为今年“两会”代表、委员深切关注的话题。

  显然,今年2月份的“双降”会让人们产生疑问,“双降”是不是意味通货紧缩的到来?会不会影响到货币政策的下一步走向?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认为,近期中国价格向下的压力明显,CPI与PPI双降表明通缩压力正在加大,但中国目前与典型的通缩还有很大差别。

  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3月9日上午,在接受包括本报记者在内的媒体集体采访时指出,中国经济目前并没有遭遇通缩,但存在通缩的压力。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丁志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实际上,中国目前的情况远远还没有达到通缩,现在只能说是有通缩的压力,对于通缩这种判断是不对的。按照今年1月份的数据,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49.61万亿元,同比增长18.79%;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62万亿元,同比多增8141亿元。这充分说明,当前货币并不少。

  丁志杰进一步分析认为,是否通缩还要看物价,目前,物价确实是在下行,但物价下行要从两点来考察,一是国内需求引起的下降;二是由国外市场价格下跌传导到国内引起的价格下降,这两个下降的原因对一国的经济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国外价格下降带来国内价格下降,将这种下降情况认定为通缩显然理由不充分。另外由于国内需求下降,导致物价下降是通缩压力存在的表现。这一定是要区分开。丁志杰指出,当前中国物价下降要从两方面考虑,即国内需求下降占多大比例,国外物价下降传导到国内占多大比列。当前确实有国内需求下降引起的物价下降,但更多的还是由外需引起的对国内物价的影响。当前,随着我们国家扩大内需等政策措施的逐步实施,会逐步抵消外需下降对内需的影响。特别要强调的是,国际市场价格下跌对我国的影响是我们所控制不了的。再一个就是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虽然出现了下滑,但是随着扩大内需措施的逐步到位,速度会回升的。因此,即便是目前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也不能得出我们已经遭遇通缩的结论。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我国经济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时说,“国际金融危机还在蔓延、仍未见底”、“外部经济环境更加严峻,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增速持续下滑,已成为影响全局的主要矛盾”。温家宝强调,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证货币信贷总量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广义货币增长17%左右,新增贷款5万亿元以上。这些量化的数字显然对缓解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增强信心、稳定预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会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有专家表示,目前国际上为应对金融危机,越来越多经济体实施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大量注入的流动性在未来经济好转后可能转化为通货膨胀压力。央行近日发布的2008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近期我国价格下行压力较大,要防范通货紧缩风险。而远期看,货币政策更要注重防止通货膨胀。

  相关链接

   通货紧缩

  通货紧缩是指当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减少,人民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下跌,造成通货紧缩。长期的货币紧缩会抑制投资与生产,导致失业率升高及经济衰退。

  萨缪尔森将通缩定义为:价格和成本正在普遍下降即是通货紧缩。经济学者普遍认为,当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连跌三个月,即表示已出现通货紧缩。通货紧缩就是产能过剩或需求不足导致物价、工资、利率、粮食、能源等各类价格持续下跌。 (小宋)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