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夏阳
“我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市场归市场,保障归保障,市场化的房地产就是要由开发商按照客户需求来决定自己项目的户型、面积以及建筑形式。而不是由政府的意见来决定。”作为人大代表,河南建业集团董事长兼总裁胡葆森此次“两会”的提案就是建议取消90/70政策限制。
同时,他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还坦言,房地产极有可能在今年仍然不会有明显的复苏迹象。
“我一直反对90/70政策”
《21世纪》:请问你如何看待90/70政策的科学性?
胡葆森:这项政策一出来我就反对。当然,无论是作为一个人大代表还是作为一个房地产从业人士,都能够理解中央政府当时的意图。当时廉租房和保障房的规模比较小,这是一个特殊阶段的过渡政策。但这个政策执行两年后,廉租房和保障性住房规模增大,就应还原房地产的市场化本色。
《21世纪》:你认为房地产的产业链上还有哪些环节需要作进一步的市场化改进?
胡葆森:房地产金融就需要。目前,房地产金融在中国还处在一个中级水平,比如,在市场经济中信用是最值钱的,但中国地产商在银行贷款政策的文字里面看不到特殊的这种待遇,对信用本身没有文字性的政策规定,信誉好的企业可以怎么样,没有,你照样不可以信用贷款,你还必须得项目贷款,也是一刀切的一个问题。
当然,也有好的方面就是,房地产的融资难也推进了房地产信托产品、产业基金的试点。我看到去年以来,房地产信托这一块在增大,河南建业也在做,但规模不大,因为我们从商业银行获取贷款还是容易一些。
《21世纪》:你认为房地产的问题出在哪里?
胡葆森:我认为中国房地产业目前很大一个问题就是,这个行业的六大主题即政府、金融机构、理论界、媒体、开发商、消费者缺乏一个沟通机制。十年来大家都是各说各的,比如,对于房子的成本,政府拿走多少,消费者不知道,政府自己可能也没有意识,但开发商知道,土地出让金加上各种税费,应该超过了一半。就是这种信息不对称影响了决策层的政策制定。房地产发展了10年,是该坐在一起讨论一下的时候了。
“说回暖为时尚早”
《21世纪》:从去年12月开始,房地产有了一些回暖的迹象,特别是2月份,很多城市的交易量都在猛增,你认为房地产是不是见底了?
胡葆森:我觉得应该再过两个月看一下,没有三四个月的持续稳定增长,这种结论就为时过早。
《21世纪》:今年开发商的日子会比去年更难吗?
胡葆森:会。各种政策不明朗,消费者信心没有恢复,成交量还处在一个递减的趋势中。
《21世纪》:最近有代表提出,要把开发商的利润降到5%,你如何看?
胡葆森:我也是坚决反对的。无论是暴利行业还是微利行业的盈利水平,都不应该由政府强行的规定来决定,市场经济它是由市场来调节的。在产品上我坚持市场化,在企业利润上我也持同样观点。
《21世纪》:在这种环境下,房地产企业的生态状态是怎样的?
胡葆森:目前,约五万家的地产商至少有两至三万家都没有项目,真正谈得上企业化运作的房企也不过500家。这500家房企的生存状态大致可分为四种:一、生存状态最差的是过去两三年,由于扩张较快,土地储备量过多,然后跟资本市场对接的计划受到这次宏观调控和金融危机的影响搁浅的企业,这样的企业占到了500家中的20%左右。二是那些已经完成和资本市场对接,但扩张仍然比较快,这几年日子也不好过。三是那些已经与资本对接,但扩张也不快的企业日子可能会好一些。最好的一种就是真正稳健型的房企,这个比例就很少了。
《21世纪》:河南建业今年的发展战略是什么?
胡葆森:我们还是要把基本事情做好,做产品、服务,关注市场动向,及时做出一些新楼盘定价,包括营销的方式都要针对趋势形式变化做一些带有针对性的措施。
《21世纪》:有没有想过在低迷市场中做一些并购重组?
胡葆森:现在已经在做,我们去年上市以后对洛阳、商丘都有并购项目。漯河项目采取的是增持方式,并且这种并购还会继续。
《21世纪》:现在需不需要救市?
胡葆森:中央政府肯定不会救,救也是地方政府,不过,这也要根据房地产企业在地方经济发展中所处的地位而定,有些城市跟房地产有关的收入可能达到40%-50%,地方政府可能会比较着急,但总的来说,地方政府现在救地产商的措施也很有限。
《21世纪》:房地产复苏不仅要靠宏观经济的复苏,也需要一些政策加以刺激,你认为还有哪些政策空间?
胡葆森:最大的空间就是二套房政策。我在这个银行的账户就有两千万存款,为什么限制银行以相对较低的利率给这些优质客户贷款买多套房呢?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