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泰州市市长姚建华:希望地方有减税权限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5日 00:52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王海平

  “不乐观、不悲观、有信心”。3月4日,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泰州市市长姚建华这样评价其对这场全球金融危机的看法。1-2月,泰州市总体经济增幅指标超过20%,与去年相当。

  姚建华当前最关心的是企业如何走过这场危机。在他看来,原因很简单,当下最为热点的就业等问题并不能孤立起来看待,只有企业的成长才能有效解决就业等民生问题,并上交政府税收。他赞成通过减税来降低企业成本,并希望在相关税种分成时能给予地方更大的空间。

  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要加大

  《21世纪》:当前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实施已有一段时间了,在泰州的实施效果如何?

  姚建华:这次金融风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外贸上。从泰州的产业结构看,其产品外向度低,主要以国内为主,因此其代表性不强,我们的体会也不是很深刻。

  总体上看,刺激政策主要集中在进出口与基础设施上,并起到了不错的效果:从事外贸的企业得到松绑,减轻了成本;围绕民生项目的基础设施,由于增加了投资带动了城市和产业的发展。

  现在看来,这些政策主要是通过国家层面,有效解决了投资总量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国家项目、政府项目、好项目、带有政府配套的项目上。但是,对于条块层面、行业层面,其配套措施还没有健全,没有全部跟上,也就是说,没有有效解决具体的实体细胞问题。

  比如,银行贷款就出现了一些问题。诸如贷款门槛高、手续费贵、环节多等等。

  当前政策没有完善的是,对那些有真正困难的企业,那些解决了大量就业人口的中小企业,扶持力度还不够。

  《21世纪》:在这种情况下,泰州是怎么采取系列措施扶持企业的?

  姚建华:我们由政府做保障,创造了一个政府调节基金。由两级政府出钱,每级政府不少于5000万,目前的总盘子是5亿元。

  在此基础上,作为政府的临时组合资源,变成资本后,我们大规模、多次推行“政银企”模式,这帮助了一大批真正有困难的企业走出困境。

  比如,由于短期的资金链短缺等原因,企业遇到了资金问题,银行贷款期限到了,政府的资金马上注入,先解决。但我们对银行有个要求,即政府帮助还贷后,银行要有承诺,要继续贷款。

  这就是地方政府的救市,那么在企业的选择上,是有一定的困难,但我们强调服务企业。当前企业产品相连比较多,保证一个企业,也就保证了一批企业。

  希望中央能少拿一点税

  《21世纪》:你如何看当下的救市措施?有什么需要完善的地方?

  姚建华:现在说到底,地方政府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并且做得很好,关键是在条块和行业问题。

  《21世纪》:为什么?

  姚建华:这牵涉到自身利益,很多政府部门利益不愿意放弃,同时害怕承担风险。我们一直在排查,在归纳整理,看哪些行政规费可以不收、可以少收等,有些条线如工商等部门就做得很好。

  《21世纪》:那政府如何来协调这些部门利益呢?

  姚建华:我刚才也说过,地方政府在这方面是做得比较好的,泰州的减费力度大于省级力度。但目前只能暂时定个时间,作为临时调节,泰州也就是原则上定了一年左右,过了一年再看。

  如国家规定的5项保险等,对企业来说可以定为一个成本范围。但这个只能在一定时间内、一定范围内少交或未来补交。

  《21世纪》:有学者认为,当前的刺激政策不容乐观,他们更加赞成通过减税政策来直接降低企业的负担,但这个政府可能不愿意。

  姚建华:我也与一些学者交流过,但遗憾的是,在减税问题上,地方政府没权限,我们也很希望减税,降低企业成本。另一方面,在增值税等大税种上,希望中央能少拿一点。

  你刚才不断问我关于去年江苏的省与地方的分税问题,目前2008年省里尚未结算。而你提到的营业税增量不需要上交省财政的措施,我们认为当然是好的,但现实还是实体经济,还是工业,而这是难点。

  《21世纪》:在刺激内需与消费的政策上,你有什么建议?

  姚建华:实际上,当前拉动内需肯定有效果,但还没到时候。如同我前面说的,以泰州这个外向度不算太高的城市看,复苏的信号还不太明显。

  我想说的是,中国的内需市场主要在农村。泰州现在的家电下乡很有效果,但手续还有点繁琐,另外价格还可以再便宜一点,要让百姓感觉更优惠,因为百姓需要直截了当,需要看得见的便宜。否则消费的心理还会有摆动。

  当前扩大内需中,消费的很多内容没跟上,我们得想办法促成一些人超前消费,那就要施以更便宜的价格,让他们考虑提前买,那么作用就来了。

  产业突破

  《21世纪》:针对国务院出台的十大产业振兴计划,泰州有什么考虑?

  姚建华:对我们来说,这些都有好处,尤其在医药、造船以及汽车零部件上,泰州有非常大的成长空间。

  我们一项一项地在研究,希望在最短时间内吃透国家政策。对我们来说,不乐观、不悲观、有信心。一旦产业提升,就业门路也就提升了。

  《21世纪》:1-2月,泰州的数据如何?

  姚建华:泰州总体上经济发展还是比较稳定的。

  我们的经济总量不是很大,但成长性很高,去年医药增速度超过20%;造船工业产出,前两年突飞猛进,2008年上半年翻番,去年整体成长也超过20%。

  值得注意的是,医药并未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国际经济复苏,首先是国际航运的复苏,也就是船舶业将最先振兴起来。

  《21世纪》: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你今年准备提什么议案?

  姚建华:我在本次两会上将提出重新在泰州境内修建一座大桥的议案,不过这个难度很大,需要国家级层面进行协调。泰州当前思考的大的方向,是更好更快地融入苏海和苏南。

  《21世纪》:为什么会这样考虑?

  姚建华:我们考虑利用新长铁路过江通道的问题,改变原有的摆渡方案,提出设计新的长江大桥。利用这个大桥,利用新长铁路的渠道,建设直通苏南、上海的城市铁路快速通道,以城际铁路方式打通泰州—张家港-江阴,张家港-常熟-昆山等等通道。

    相关专题:

    2009两会经济报道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