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厉以宁:中国经济有望全球率先复苏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4日 15:18  北京商报
厉以宁:中国经济有望全球率先复苏
厉以宁。(图片来源:北京商报 商报记者 车亮/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2009年,中国经济走势会如何,危机中蕴藏着哪些机遇,就业难题该如何破解,改革的突破口又在哪里?当前经济中存在诸多热点,备受社会关注。

  针对上述热点问题,新华社记者近日采访了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经济学家厉以宁,请他谈了自己的看法。

  经济有望增长8%左右

  世界经济形势存在变数,对出口不要寄予太大希望。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从2008年三季度起,中国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特别是第四季度降到6.8%,这一水平的季度增速多年未见。2009年,中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压力空前。

  “国家大量投资下去以后,经济会起来的,增速不一定有多高,但不会还是6%左右的水平。今年,经济增长可能会到8%或者更高一点。”厉以宁说。

  厉以宁认为,经济能否实现8%左右的增长,需要两个先决条件:一是内需启动起来,投资、消费都上来的话,“保八”是完全有可能的。二是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不取决于我们自己。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存在变数,对出口不要寄予太大希望。

  尽管世界经济形势的变量很多,但厉以宁认为中国经济有望在全球实现率先复苏。“因为我们的问题不像外国那么复杂,出口虽然有一定的对外依赖度,但中国现在把主要精力放在扩大内需上,这实际上会培育以后的增长力。”厉以宁说。

  厉以宁指出,中国启动内需最要紧的是两个方面:一是增加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收入。农民数量庞大,他们的收入提高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会非常大。二是加快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解除老百姓的后顾之忧。养老、教育、医疗等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一定要跟上去,让人们敢花钱。

  危机中蕴藏发展新机遇

  购买海外资产、资源要抓准、看准,不能盲目“抄底”,否则不一定是机遇,反而可能是包袱。

  进入2009年,全球经济仍在快速下滑,对中国经济带来明显冲击。危机面前,更需要坚定信心,把握危中之机。

  厉以宁指出,尽管经济形势不乐观,但普通公众相信政府会把经济搞好,这一点是没有疑问的。同时,4万亿元的投资正在加紧落实,国家也正在帮助农民工、大学生解决就业,对政策措施的有效性,老百姓也是有信心的。

  “从中国整个经济形势来看,大盘子也没有太大问题。危机不是从我们这发生的,当前出口下降了,有些外向型企业停业了,但经济的基本面并没有变。”厉以宁说,这些对保持信心都很重要。

  厉以宁认为,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带来两大挑战:一是经济增长下滑,二是失业人口增加。同时,两大挑战也伴生着两大机遇:一是推进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的机遇,二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机遇。

  “稳住经济增长,同时加快推进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不仅经济增速可以重新起来,经济质量也会比过去好。另一方面,抓紧时间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充实各方面人才不足,有助于企业迎接未来更大的冲击。”厉以宁说。

  具体来讲,厉以宁认为,购买海外资产、资源要抓准、看准,不能盲目“抄底”,否则不一定是机遇,反而可能是包袱。同时,把银行的质量搞好,支持优质企业做大做强。

  解决就业属当务之急

  从长远发展看,中国需要走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道路。

  受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影响,2009年中国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当前,“保增长”和“保就业”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对此,厉以宁从经济周期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他指出,按照经济学的规律,经济增长周期往往在前,而就业增长周期滞后一点。当前,经济增长有了好的迹象,但就业的谷底还没有到来。

  “两个曲线不一样,而且就业周期不如经济周期回升快,因为每经过一轮危机,往往伴随着技术的改进、装备的更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用不了过去那么多人了。现在重要的问题是把就业放在当务之急的位置。”厉以宁强调。

  2008年,中国确定的年度新增就业目标为1000万,实际完成1113万。而今年,国家把这个目标调整到了900万。“完成这个目标不容易,但国家正在积极想办法。”厉以宁说。

  如何破解就业这个难题,厉以宁给出了自己的观点。他指出,从长远发展看,中国需要走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道路,但“劳动密集型企业效率不高、不应受到重视”的观点是错误的。当前,需要特别帮助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使他们吸纳更多的就业。

  同时,厉以宁建议,可以考虑给那些从沿海返回内地的农民工提供创业的机会,比如为他们发放小额贷款,鼓励他们根据自身所长创办一些小企业、小作坊。这可能比通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来吸纳就业更有效。

  城乡一体化改革最迫切

  农村体制改革不能停,但土地流转应该有规划、有秩序。

  进入2009年,尽管经济形势比较严峻,中国仍加快了体制改革的步伐:增值税转型改革、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相继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即将启动,社会保障体系改革风生水起。

  “这些改革都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改革是城乡二元体制改革,城乡一定要一体化,这不能再拖了。”谈起改革这个话题,厉以宁的观点很鲜明。

  厉以宁以“农民工大量外出就业”这个中国非常突出的问题来解释他的观点。他指出,长期存在的二元体制,造成城乡之间工资待遇差别明显,这使得农村成为一个庞大的蓄水池,劳动力不断转移出来。这样,不仅需要解决劳动力增量的问题,还有大量的劳动力存量在那里,经济必须保持较高的增速,就业才能缓解下来。

  “城乡二元体制改革,就是走城乡一体化,是经济社会的一体化,差距应该缩小,待遇应该一样。医疗、教育、养老等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也必须统筹城乡,这样的话农民就进出有序了。”厉以宁说。

  厉以宁指出,土地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他们社会保障的依托。农村体制改革不能停,但土地流转应该有规划、有秩序。土地流转所得的钱,应该提一部分用做农民的社会保障,这一点很重要。

  除了城乡二元体制改革,厉以宁认为改革的另一重要突破口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快速发展,能够吸纳更多的就业。但当前民营企业仍在遭受不公平的待遇,包括市场准入等许多方面,这是体制上的问题,也是改革的关键所在。

  据新华社电 商报记者 车亮/摄

  相关链接

  左小蕾:

  中国经济复苏将先于欧美国家

  银河证券高级经济学家左小蕾认为,有三方面的理由支持中国先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实现经济复苏。

  第一方面的理由是中国有雄厚的实体经济基础。恢复经济是恢复“实体经济”,不是搞“虚拟经济”。

  第二方面的条件是从总量上来说,中国具有相对较雄厚的财政实力。中国近年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国家的经济实力不断加强。这为政府增资解决民生问题、促进消费增长、拉动经济增长提供了经济实力的保证。

  第三方面的条件是中国稳定的金融体系。前几年中国进行了金融体系的一轮大规模的整顿和改革。而全面的制度建设以及相对较为封闭保守的现实,使得中国金融业在此次危机中所受冲击较小。中国稳定的金融环境,在保证提供稳定金融服务的同时,也给货币政策在危机时期支持经济复苏提供了良好且巨大的实施余地,给宏观调控政策创造了巨大的弹性空间。

  李扬:

  中国经济有望下半年率先复苏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所长李扬此前曾表示,依靠较高的投资率,中国经济有望在今年下半年重新回到快速增长的通道,成为率先走出经济下滑的国家。

  李扬认为,在出口受挤压、消费难有大改观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保持增长仍然依靠投资,保持较高的投资率仍是重启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而一直以来的高储蓄,为投资增长提供了无通货膨胀的基础。中国经济明年将呈现介于“V”字与“U”字之间的调整,肯定不会是“L”型。

  他还指出,我国目前已处于工业化中后期,不能重复过去30年的投资格局,必须转变投资方式。首先,启动投资需要放开准入管制,允许民间资本、外资等各类资本进入传统上由政府垄断的领域;其次,投资项目必须具有商业可持续性,否则会为未来的发展积累不良资产,鉴于大量投资将进入基础设施领域,必须考虑对各类基础设施的定价机制进行改革,为投资创造具有商业可持续性的环境;此外,还应杜绝“大跃进”式的一拥而上。

  姚景源:

  中国经济复苏有望进入第二阶段

  中国经济开始显露暖意,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在今年两会前夕接受香港《文汇报》采访时明确表示,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复苏的第一阶段,即消化库存、政府投资弥补需求缺口阶段;相信从今年下半年起,随着政府一揽子刺激经济计划显著见效,中国经济复苏有望进入第二阶段,即民营资本、外资等社会资本跟进政府的投入,接力而上,民间需求开始启动。

  姚景源强调,在中央一系列刺激经济措施的作用下,中国经济目前已经出现一些积极变化:采购经理人指数(PMI) 从去年11月的谷底水平开始反弹,下滑速度有所减缓;12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较11月回升0.3个百分点。不过,姚景源对这些回暖迹象持审慎态度,“不能就此断言中国经济现在已经止跌回升”,因为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还没有见底。

  姚景源认为,中国经济现在仍处于增长较快的区间,这一基本态势不会因金融危机而改变。中国经济能够率先走出危机、实现复苏,其动力来源于中国经济的基本条件和特有空间。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