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重点产业调整牛年趋牛(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2日 18:20  《企业文明》

  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新创表示,该钢铁产业振兴规划是一个3年规划,它既解决眼前困难,也考虑到中长期产业规划问题。对于钢铁业的产能过剩,规划主要立足于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行业集中度。首先,提高淘汰标准。主要通过节能减排的手段,更多地使用法律手段,从制度上完善淘汰机制。其次,建立产能退出机制。要保证行业的和谐发展,不能简单地关闭。地方从财政税收等方面给予补贴。第三,强化问责制。政府不能不作为。另外,国家对于钢铁企业的自主创新、技术改造会给予大力支持;鼓励企业“走出去”,拓展铁矿资源。同时,钢材收储、加大钢材出口退税等刺激措施都在钢铁规划考虑之中。

  调整产业统筹兼顾

  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汽车产业对工业发展起着密不可分的带动作用,钢铁是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关系着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具有产业链条长、上下游关联度高、辐射带动作用大等特点。这些行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发展和振兴这些行业具有国家战略意义。而汽车业与钢铁业又是产业中的重中之重,要保中国经济增长,首先就要保汽车和钢铁业增长。

  产业振兴首先得益产业调整。我国重点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产能过剩。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中国内外需求不振,生产过剩危机日益凸显。解决需求危机的重点是刺激终端消费,主要是指私人消费。中国私人消费在全国GDP中所占比重不足40%,低于大多数亚洲国家,消费空间巨大,必须加大对扩大消费的支持力度。例如:在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中提出鼓励小排量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减免汽车消费税、汽车购置税,严禁各地出台限制汽车消费的地方性政策,对提前一年强制报废的车辆给以一次性补贴,鼓励汽车产业兼并重组,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改善用车环境,促进中国汽车工业健康发展。中国有13亿人口,是世界最大的终端消费市场,只有努力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购买能力,才能有效提高国内市场的消费能力,一旦国内市场全面激活,中国过剩的工业产能就会重新运转,生产、流通、服务整个经济链才能形成大循环,中国经济平衡持续快速发展才能得以实现。正如温家宝总理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介绍的:“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特别是存在着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如果你到农村去看看,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就是‘多少东西也填不满’。”

  产业振兴最终依赖升级换代。以钢铁业为例,前些年中国钢铁业欣逢发展盛世,钢铁企业快速扩张,一度出现了无序发展的现象。2002年我国的钢铁为290家,到2004年快速发展到871家,钢产量达2.73亿吨,位居世界第一位。到2007年底,我国钢铁企业接近1 000家,年产能约6亿吨,分别是日本和美国的5倍多,其中,至少有1亿多吨是落后产能或出自小企业。而这近千家钢铁企业中,前10强企业的产业集中度约占40%。虽然产能过剩,但我国仍有不少技术含量高的钢材仍然需要进口,比如:高强度的三级钢筋、高档的汽车板、高排耗的取向硅钢、高速轨道用钢等。低水平重复建设、产业集中度低、高质量品种少、产能过剩等现象成为中国钢铁企业存在的严重问题。国家工业和信息产业部部长李毅中指出,中国现在有钢铁冶炼企业近1 000家,集中度太低,趁着受到金融危机冲击的时候,抓住这个时机,小钢铁企业该关的关,该兼并的兼并,为促进我国钢铁工业由大变强,在兼并方面要给予相关的政策。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也透露,实施钢铁等九大支柱产业振兴规划,并将重点抓好钢铁、汽车等行业的兼并重组。

  汽车产业现状仍不容乐观。中国的汽车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偏小、力量分散、产业集中度低等严重问题,其核心要点是自主创新能力相对不足,导致产品单一、质量偏低、成本较高,加之消费市场不完善,极大地制约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所不同的是,中国汽车人均保有量较低,国内市场仍有很大需求。目前正值金融危机,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全球汽车巨头的创新发展速度,这将成为我国汽车业加快自身发展、突破自身发展瓶颈的一个良好机遇。当前的中国汽车产业正处在由生产基地向产业基地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大力发展以发动机、变速器、汽车电子等关键部件为核心的汽车零部件研发与生产,推动汽车产业向集群化发展,实现上下游相互促进、相互提升。据专家预测,到2010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国内产值将达到7 000亿元左右。汽车业的振兴必将激活大批汽车零部件企业。

  产能与产品的升级换代关键依赖技术改造。从我国以往工业和企业发展历史和经验来看,技术改造是投入少、收效大、能够有效推进企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措施。2003年在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时,全国投入了355亿元对技术改造贴息,拉动了4 300亿元的技术改造,拉动效果达13倍。要通过技术改造,促进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品升级换代,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全面促进国家工业体系素质提升。

  产业振兴必须坚持统筹兼顾。产业振兴规划首先是突出调整,严格控制产能总量,特别是对于产能过剩的行业,要修订产业政策,进一步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加大企业重组力度,推动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节能减排,提高产业集中度。优化生产能力布局,加快先进生产能力发展,加快开发重大产品和重大技术,尽快培育和壮大一批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按照加快和促进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升级、增强发展后劲的原则,既要立足当前保增长,又要抓住机遇,通过自主创新、技术改造提升和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促进各行业技术进步。为此必须明白的是,当前的产业调整和振兴,不仅仅是应对金融危机的权宜之计,更是实现国家长远发展目标的战略抉择。必须要把产业调整、科学发展、扩大内需结合起来,坚持既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又有利于推动结构调整;既有利于拉动当前经济增长,又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既有效扩大投资,又积极拉动消费。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真正实现中国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可持续科学发展。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