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拟实施3年 120项政策3月发布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28日 02:40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江旋 发自北京

  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涉及到120项政策规划,将于3月中旬陆续发布。在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的日程表上,落实这些政策措施要1年,完成规划提出的76项任务要用3年时间。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很多措施,其中包括房地产业。目前看来,这些措施已不同程度地显现效果。”在2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刘铁男在回答为何房地产业没有被列入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时说,对重点产业的选择有多种考虑。

  国新办同时还邀请了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司长陈斌、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朱宏任等介绍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今年财政赤字水平是可控的

  在发布会上,在回答有关今年我国财政赤字将大幅度增加的提问时,刘铁男表示,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进行调控,增加预算是各国的惯例,因此今年多增加一些赤字是必要的,但在可承受的风险范围内,可控制的。

  之前,媒体曾多方报道,今年中国的财政赤字预算将在去年2800亿的基础上,升至9500亿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的赤字规模。

  十大产业起到“维稳”作用

  刘铁男表示,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九个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接近80%,占GDP的比重达到1/3。十大产业就业超过1亿人,涉及3亿农民生计,占到两个股市的上市公司的接近六成。

  刘铁男指出,十大产业能够稳定下来,财政、税收、就业、“三农”问题就基本能够稳定。

  据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中涉及到120项政策规划,将于3月中旬陆续发布。在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的日程表上,落实这些政策措施要1年,完成规划提出的76项任务要用3年时间。

  发改委认为,我国金融体系整体上是健康的,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国的经济下行是因为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市场萎缩,外需下降又传导到国内市场,对产业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更重要的,“十大产业相当一部分是靠外需拉动。”

  对于GDP增长8%的目标,刘铁男两次重申“有条件、有可能、有信心”实现。他表示,去年四季度以来的下行,到目前为止,环比已出现一些好的迹象。

  救楼市措施效果已经显现

  被坊间普遍看好的房地产业,此番落选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刘铁男表示,房地产业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一系列决策部署,相继出台很多措施,其中包括房地产业。除中央政府之外,各地也在执行中央统一政策的前提下,结合本地实际采取很多措施。目前看来,这些措施都不同程度地显现出效果。

  刘铁男指出,这次历史上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对很多行业产生影响,但并不是所有行业应对措施都要以振兴规划的形式来体现。目前已经制订好的十大规划,也要随着形势的变化进行必要的调整。

  对于物流业的进入,决策层给出了这样的解释: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拉动消费作用大,其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16.5%,占GDP的6.6%。

  担心引进高新技术遇阻

  刘铁男同时指出,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带队赴欧采购,采购的主体都是企业,它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引进。采购的是国家需要的装备、材料、技术,有相当部分也是为十大产业振兴服务的。

  发改委重申了中国一贯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观点,表示在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措施里没有贸易保护主义的内容。“像这种大规模的采购在国际上也是不多见的。现在应该担心的是,国外的高新技术对我们进行封锁,设置障碍。”

  相关报道:

  部委官员介绍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情况实录

  部委官员就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情况答记者问

  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将随形势变化进行调整

  发改委解读房地产落选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原因

  房地产业是中国重要支柱产业 救市效果已显现

  发改委副主任:物流业因与9大产业关系密切入选

  产业协调司司长:将调整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税率

  中国反对贸易保护 振兴规划中没有贸易保护主义

  工信部:振兴规划中兼并重组是企业自主行为

  发改委副主任:十大产业振兴须坚持对外开放

  发改委副主任:对产业振兴规划拉动内需有信心

  发改委:沪深两市近6成上市公司集中在十大产业

  发改委: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拟实施三年

  发改委副主任:四季度以来经济下行压力较大

    相关专题:

    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出台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