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浙江慈溪公示干部廉政情况非上级授意安排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23日 11:06  新京报

  非上级授意安排

  市委书记洪嘉祥认为试点是原先述廉报告的深化,财产公开制度可能十年都难突破

  在采访中,宁波市纪委负责人否认了关于慈溪的尝试是上级特意安排试点的这一说法。

  “慈溪市的‘廉情公示’,不是什么创新和探索。”2月21日,宁波市纪委副书记顾文俊说。

  他说,宁波市早就施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述廉制度,廉情公示只是相关制度的延伸,是原有基础上的深化。

  市规划局的虞晓说,他们单位原来就有干部述廉大会,副局级以上的领导到年终时会在大会上给大家讲讲这一年他的廉洁情况,是否贯彻廉洁要求,收受业务单位的礼金;出国情况,家属子女情况都讲讲。

  而这次廉情公示的内容变化只是增加了房子和车子等具体财产,而且把过去口头讲的变成白纸黑字贴出来。

  “形式上有新鲜感。但也是换汤不换药。”虞晓说。

  “廉情公示并没有专家设想的那么多初衷。”慈溪市委书记洪嘉祥说,这只是纪委日常工作的深化。

  洪嘉祥说,廉政报告制度纪委一直在做,原来是向组织汇报,单位内部每年有述廉,现在只是对以前廉政预警制度的稍微调整。“现在内部分析刚刚开始,效果还有待检验。”

  对于公众期待的,慈溪廉情公示下一步向财产申报深化。洪嘉祥认为,财产公开制度的最终推行,要看党中央,要上级纪委的统一安排。“这可能一段内都很难突破。”

  百姓参与测评更有效

  纪委正在测评公示结果,不满意票达1/3领导将被追究责任,有人建议应让老百姓参与监督

  2月22日,做生意的市民余女士对记者说她知道官员公示财产的事,慈溪经济比较发达,“官员有两套房两辆车不稀奇,我就有三套房”。

  余女士希望,廉情公示后,到底是好是坏,有没有官员腐败,应该有部门去查,并且给老百姓一个说法,并认为“否则这一时作秀,没什么意思”。

  慈溪此次试点中,已进行了相应的制度设计。

  按照“规定”要求,公示后,该市纪委、组织部将在各个单位内对公示内容的真实性进行测评,测评不满意票达到三分之一以上的,经核实属实的,按照相关规定予以责任追究;二是在公示表最下方公布举报电话。

  李胜说,公示结束后,单位里已经组织了测评。但是目前结果还没有出来。作为被测评对象,李胜表示“自己没有什么压力”。

  但他表示,虽然大家不再多说起这件事,心中的警示却一直存在,“大家的监督更强了,这时刻提醒我们要清正廉洁”。

  慈溪一位参入测评的公务员介绍,自己单位组织的测评“就是一种形式。一个纸箱子,上面一条缝,填的测评表塞进去。还要注明是中层干部还是一般干部”。

  他认为,领导测评不满意票达1/3以上,基本不可能。“查不查与我无关,也不涉及我的利益。除非和领导有过节的人打叉。我们一般人都打钩了”。

  他认为,扩大公示范围,让更多的老百姓参入进来监督,才有可能起到实际效果。

  慈溪法院一位法官则认为,慈溪经济发达,当地办厂开公司的人很多,一般官员都能在亲戚里面找到一个做生意的,若真有非法所得将很难查出。他认为,所谓的测评很难真正的监督官员。

  在法学家季卫东看来,慈溪的制度设计“依然没有打破内部监督的窠臼。”

  他建议,可以设立由各界代表组成的官员财产公示审议会,通过这项制度正式受理质疑者们的审查请求以及第三者通报,并有权敦促纪检监察部门进行查处。

  “那么对公示情况进行民主测验的现行规定就有了付诸施行的客观的、恒久的基础,各种情绪化的非议也就会转化成理性的投诉。”季卫东说。

  为宁波推广积累经验

  宁波市纪委副书记顾文俊说,公示制还需完善,需要建立认定、追究机制

  2月初,慈溪市纪委的上级部门宁波市纪委发文要求,慈溪“原则上不要再接受采访”。慈溪市的推动者开始保持低调。

  “我们本着务实的态度,少说多做。”市委书记洪嘉祥对记者说,目前这还是初步尝试,难度也很大。

  对于老百姓期待的公示之后的反馈。他表示,这个事情很敏感,涉及面很广。我们需要冷静贯彻一段时间。再来总结回顾。到时汇报上级,总结分析以后,再向社会公布。

  慈溪市纪委党风室主任杨智峰说,目前公示已结束,正在进行分析。现在还没有接到群众的举报电话。民意测评情况也在整理中。

  宁波市纪委副书记顾文俊接受采访时说,慈溪市的廉情公示肯定要继续推进。不过他表示,公示制还有许多“怎么认定?怎么追究?机制要完善,配套措施有困难。”

  “官员财产公示话题很敏感。现在应该多做,少宣传。”顾文俊说,还是让慈溪市先试验,深化,完善,为今后宁波的全市推广积累经验。这个时间“怎么也得试点一年”。

  本报记者 杨万国 浙江宁波报道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