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监管层新政立竿见影 消费信贷回暖成调控重点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21日 22:39  通信信息报

  ■本报记者  张颖洁

  在国家一系列刺激内需的政策效果下,消费信贷回暖可期。中国央行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一月人民币贷款增加一点六二万亿元,创出历史天量。这个创纪录的数字,引起经济界及社会的广泛关注。

  经济先行指标出现企稳回升迹象,这让市场对我国经济回暖表现出乐观情绪。业内人士认为,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之下,国家陆续出台了4万亿元内需刺激方案和多项产业提振计划,而信贷领域的回暖则有助于带动整体经济形势持续向好。专家们同时表示,尽管我国经济最近出现一些好转的迹象,最坏的时候已过去,但还不能说形势已经发生根本转变,未来我国仍应保持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刺激内需带“火”人民币贷款,月度新增贷款创历史新高

  央行统计的“居民户贷款”包含居民消费性贷款和居民经营性贷款。其中,消费性贷款占比较大,在经济下行周期中,居民经营性贷款通常收缩明显。

  数据显示,从去年12月开始,信贷已经强劲反弹,当时人民币贷款增加7718亿元,为11个月来的新高;中国商务部此前还公布,春节黄金周期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了13.8%。

  由此判断,我国居民消费目前仍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个人消费贷款增长强劲。而如此高的信贷增速,意味着短期内中国经济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撑,这与我国一系列刺激内需政策紧密相关。

  国家4万亿元投资效应逐步显现。截至目前,中央财政去年12月一千亿元的投资从项目到资金已经完全到位;春节以前第二批1300亿元的投资从项目到资金也已经完全到位。中国各大银行也纷纷表示,去年国家出台促消费、扩内需的相关政策后,消费贷款在去年年底和今年一月份出现了大幅增长。

  此外,今年一月,中国调整了部分信贷监管政策,出台十条信贷新政,被外界视为松绑信贷的信号。而从长远来看,年初的信贷大幅增加,为全年投资增长奠定了基础,而信贷年初的投放也为货币周转带来的乘数效应打开空间。

  事实证明,监管层信贷新政立竿见影,配合四万亿巨额投资计划,中国信贷投放新年首月即爆出天量数字。2009年或将还会维持一个相对高的增长。

  信贷快速增长,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种种迹象表明,消费信贷规模的快速增长,无疑将对经济增长提供极大的信心和强有力的资金支撑。

  贷款增速出现明显回升,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显现。一系列对居民住房消费的金融支持,包括二套房贷政策放松、二手房营业税调减、调低首付款比例、合规房贷利率7折均降低了购房成本以及央行连续降息等,在使住房贷款热情有所增加的同时,也有利于缓解金融危机后楼市的低迷状态。另以汽车消费为例,历年的销量数据显示,汽车消费信贷对汽车销量存在促进作用,使信贷消费在汽车消费中的占比出现实质性上升将是中长期内的政策导向。

  快速增长的信贷规模,也体现出了中国金融系统在恢复经济增长中的活力。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个人消费信贷投入有望成为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新利润增长点。而银行业也正在努力跟上保增长的步调,为疲软的经济输血,这将使已经被中央政府点燃的投资火焰熊熊燃烧,也会使缺乏现金的企业得到及时的救助。

  总之,从当前一系列经济形势来看,消费信贷回暖渐成调控重点,是正确且非常必要的。

  金融风险还需防范,更多扩大内需政策值得期待

  天量信贷亦喜亦忧。国家出台的措施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宽松的货币政策,大量增加货币供应,大量发放贷款;还有就是积极的财政政策。但是这些利好的政策和措施只能起到防止经济过渡下滑的作用,并不能改变经济整体向下的趋势,关键还要看市场是否具有消费的需求,更多扩大内需的政策值得期待。

  因此,一方面,各商业银行应注重信贷结构调整,不断创新和完善已有消费信贷产品的服务项目与功能,改善服务环节,进一步刺激个人信贷消费的需求,促进内需力量的释放。同时,还应发挥信贷投放、直接融资和民间金融的作用,多渠道增加资金供给能力。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鉴于刺激计划效果显著,贷款增长加快等原因,一些分析人士改变了此前强烈的降息预期,有更多机构预测“未来继续降息的空间不大”,但是从实际利率来看,或仍有降息空间。

  另一方面,除货币政策外,扩大内需、刺激出口、增加就业等其他各项政策措施也被寄予厚望。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表示,为刺激经济持续增长,政府通过引导民间投资从而为新增贷款带来乘数效应的政策值得期待;同时,扶持就业创业的政策、进一步刺激消费的政策也可以期待,因为这对真正稳定和延续春节消费效应有重大作用。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