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广州楼市现阶段性人气激升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21日 16:24  南方日报

  ■楼市回暖调查一系列新政刺激显效

  春节后,广州楼市回暖的速度令人有些诧异。根据中原地产研究周报显示,在节后仅有两个新增项目供应推动的情况下,2月9日—15日广州全市住宅签约量约1570套,签约面积约16.7万平方米,均比上周强劲增长约52%。

  由楼市调整所引发的开发商高库存量一度被视为悬在楼市之上的“堰塞湖”,但近期广州等地楼市成交的大幅回暖却显示出,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正在发生着某种微妙的变化。带着一系列问题,本报记者近日走访广州多个楼盘,探究当前楼市的真实面目。

  购房者心态悄然变化

  春节过后,看房买房的人一下子多了起来。2月14日,春节后广州第二个拿到预售许可证的楼盘———光大水岸榕城开盘,434套房源在3个小时内即宣告售罄。据开发商方面称,当天共吸引了超过2800人到开盘现场。

  销售势头良好的楼盘并不只光大一家。记者本周二在番禺区的广州雅居乐花园发现,尽管并不是周末,但销售中心仍然不时走进咨询楼盘销售的购房者。销售人员称,春节前推出的一批单位已经卖得差不多了,本周末还将推出新楼,预交2万元就可以享受优惠,但优惠的幅度并不确定。

  豪宅云集的珠江新城楼盘销售情况近期也不错。中海璟晖华庭、隽峰苑等在售楼盘的负责人均表示,春节后买家的购房意愿明显增强,由于各盘纷纷降价推售,投资型买家也开始着手“抄底”。隽峰苑的开发商路劲地产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盘春节前后推出了最低12800元/平方米的低层单位,近期卖掉80多套,高层单位提价销售的报告已经递到了该集团的香港总部。

  有意在环市东路某楼盘购房的朱小姐告诉记者,由于购房政策放宽和手头资金充裕,她和丈夫已经决定在近期买第二套房,但没想到该楼盘卖得特别火,他们想买的160平方米的单位一开盘就被抢光了。朱小姐疑惑地发问:是不是楼市已经见底回暖了?

  一线城市均现回暖迹象

  除了各大楼盘纷纷报喜之外,近期统计数据也对楼市回暖提供了佐证。中原地产周报显示,春节后两周,广州一手楼成交量分别为11万平方米和16.7万平方米。而同期新增的一手楼供应量则分别只有2.6万平方米和3.69万平方米,短期内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阳光家缘”网上签约数据也在近期不断回升,2月16日、17日分别签约298套、329套。

  节后楼市在一片看淡声中悄然出现成交回暖,合富辉煌首席分析师黎文江将其归结于政策刺激和需求回升。他表示,自去年以来贷款利率的大幅下调和第二套房政策的松绑,逐渐打消了一部分刚性需求者的观望情绪。再加上1月份至今广州楼市新增供应不大,并且如保利中环广场、骏景花园、光大水岸榕城等新盘都位于中心区域,价位也符合市场预期,因此促成了短期内的热销局面。

  光大证券最新的研报显示,今年1月份,包括上海、杭州、苏州、北京和深圳5个城市的商品住宅库存量环比下降,而其中的苏州和杭州是第一次出现库存环比下降的情况。除广州外,春节之后京、津、沪商品房销量同比增长明显,较快地恢复到了节前的正常水平,重点城市楼市的复苏迹象明显。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月12日公布的数据,1月份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达到1.6万亿元,刷新了历史纪录。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认为,房贷利率水平大幅降低后,目前市场上流动性的充裕必然会影响楼市。李大霄猜测,在流动性充裕的时期,会有一部分资本像流入股市那样,以银行贷款的形式进入楼市,近期国内多个城市楼市成交回暖应与流动性阶段性过剩有关联。

  购房者心态悄然变化

  春节过后,看房买房的人一下子多了起来。2月14日,春节后广州第二个拿到预售许可证的楼盘———光大水岸榕城开盘,434套房源在3个小时内即宣告售罄。据开发商方面称,当天共吸引了超过2800人到开盘现场。

  销售势头良好的楼盘并不只光大一家。记者本周二在番禺区的广州雅居乐花园发现,尽管并不是周末,但销售中心仍然不时走进咨询楼盘销售的购房者。销售人员称,春节前推出的一批单位已经卖得差不多了,本周末还将推出新楼,预交2万元就可以享受优惠,但优惠的幅度并不确定。

  豪宅云集的珠江新城楼盘销售情况近期也不错。中海璟晖华庭、隽峰苑等在售楼盘的负责人均表示,春节后买家的购房意愿明显增强,由于各盘纷纷降价推售,投资型买家也开始着手“抄底”。隽峰苑的开发商路劲地产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盘春节前后推出了最低12800元/平方米的低层单位,近期卖掉80多套,高层单位提价销售的报告已经递到了该集团的香港总部。

  有意在环市东路某楼盘购房的朱小姐告诉记者,由于购房政策放宽和手头资金充裕,她和丈夫已经决定在近期买第二套房,但没想到该楼盘卖得特别火,他们想买的160平方米的单位一开盘就被抢光了。朱小姐疑惑地发问:是不是楼市已经见底回暖了?

  一线城市均现回暖迹象

  除了各大楼盘纷纷报喜之外,近期统计数据也对楼市回暖提供了佐证。中原地产周报显示,春节后两周,广州一手楼成交量分别为11万平方米和16.7万平方米。而同期新增的一手楼供应量则分别只有2.6万平方米和3.69万平方米,短期内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局面。“阳光家缘”网上签约数据也在近期不断回升,2月16日、17日分别签约298套、329套。

  节后楼市在一片看淡声中悄然出现成交回暖,合富辉煌首席分析师黎文江将其归结于政策刺激和需求回升。他表示,自去年以来贷款利率的大幅下调和第二套房政策的松绑,逐渐打消了一部分刚性需求者的观望情绪。再加上1月份至今广州楼市新增供应不大,并且如保利中环广场、骏景花园、光大水岸榕城等新盘都位于中心区域,价位也符合市场预期,因此促成了短期内的热销局面。

  光大证券最新的研报显示,今年1月份,包括上海、杭州、苏州、北京和深圳5个城市的商品住宅库存量环比下降,而其中的苏州和杭州是第一次出现库存环比下降的情况。除广州外,春节之后京、津、沪商品房销量同比增长明显,较快地恢复到了节前的正常水平,重点城市楼市的复苏迹象明显。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月12日公布的数据,1月份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达到1.6万亿元,刷新了历史纪录。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认为,房贷利率水平大幅降低后,目前市场上流动性的充裕必然会影响楼市。李大霄猜测,在流动性充裕的时期,会有一部分资本像流入股市那样,以银行贷款的形式进入楼市,近期国内多个城市楼市成交回暖应与流动性阶段性过剩有关联。

  ■众说楼市拐点

  楼市何时见底?地产业界谨慎支持“9月拐点论”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显示,今年1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下降0.9%,继去年12月首次出现同比下降以来降幅再度扩大0.5个百分点。在政策层面频频出台一系列利好之后,春节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楼盘纷纷降价促销。新华社援引业内人士的观点称,预计在今年9月,全国大部分城市房地产市场将逐步走出低迷,渐渐回暖。

  消化出货成首要任务

  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今年1月新建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下降的城市达到28个,占列入统计城市的四成左右。其中深圳、广州、厦门、南京降幅居前,同比分别下跌16.5%、9%、5.6%、5.2%。以环比来看,全国44个城市新房价格下跌,超过统计城市的六成。

  也有数据显示,消化存货已经成为摆在开发商面前的首要问题。广东省房协日前公布的2008年市场分析报告称,去年广东房地产市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了22.43%,达1395万平方米,而住宅空置更是大幅增加了279万平方米,增幅高达37%。其中滞销(空置1—3年)和积压(空置3年以上)面积同比增加14.84%,待销(空置1年以内)面积增加17%。广东省房协预计,由于开发商存货压力较大,多数企业在2009年将以消化存货为主。

  据合富辉煌市场研究部估计,2009年广州市中心六区新增供应约3.1万套约300多万平方米,全市十区新增供应约4.9万套约500万平方米。尽管二者相比2008年均有所减少,但由于2008年底的余货比2007年大幅增加,全市的余货约2.7万套,因此,合富辉煌预计2009年内供求形势不会出现再度逆转。

  谨慎看好下半年回暖

  尽管楼市供大于求的局面在短时间内难以改变,但多数业内人士的观点认为,楼市的问题并不会进一步恶化。易居克而瑞(中国)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陈啸天称,在国家放松购房信贷、鼓励购房消费的政策扶持下,市场刚性需求将逐步释放。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下,我国宏观经济也有望在下半年重新回到强劲增长轨道,从而推动房地产景气度回升。下一个标志性的拐点,很可能出现在今年9月。

  对于楼市在第三季度回暖的预测,在广州地产业内也有许多类似的声音。方圆集团营销管理中心总经理容海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经过去年楼市的充分调整后,今年楼价很难再出现大跌,楼市成交有望在下半年逐渐恢复。

  楼市出现成交逐渐回升的势头,是政府和市场各方都希望看到的情况。但这种回暖是否具有持续性,也有业内人士对此持谨慎态度。合富辉煌首席分析师黎文江表示,广州楼市近两周的成交回暖可以说打破了观望,但是否真正回暖还要视4、5月供应旺季时的成交情况而定。

  广州工程总承包集团总经理助理杜慕群则表示,成交回暖的持续性还要看相关刺激政策是否会继续出台。从最近广东省两会上释放出的“下调首次购房契税”、放宽“购房入户”等新的利好消息看,楼市新政仍有可能刺激市场的成交热情。

  专题撰稿本报记者王昊

    相关专题:

    房地产进入十大产业振兴规划


    新浪声明:    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