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王吉绯:发消费券也需要创新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20日 03:00  每日经济新闻

王吉绯

    在成都、杭州等地通过发放消费券拉动内需作用明显后,2月9日,商务部肯定消费券是“可行的选择”。当然,发放消费券也引起了争议,因为消费券有时限性,也注定只能拉动短期内需。如何进行制度创新,更好地发挥消费券促进长期消费、撬动内需的作用?笔者想对此提几点看法。

    首先,要树立“发行”消费券的观念,不要只依靠财政全额“发放”消费券。不可否认,使用消费券的形式发放财政资金,不像以往发现金或实物。但是完全依赖财政资金全额发放消费券的话,其规模终究是有限的。这也是众多持不同意见专家的疑虑所在。从根本上讲,消费券是货币的替代物,应该树立“发行”的观念,只要充分论证,可以像货币、股票、债券一样,大规模、全方位、系统化地严格管理和广泛发行。

    其次,要发行奖励式消费券,不要与现金等价的消费券。假如消费券与现金是100:100的价值比例,可能出现替代效应,人们也许会把原本计划支出的货币替换为消费券,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可能不会有大提升。假如消费券与现金的比例是110:100的,既有面值又有额外优惠奖励,人们更会愿意主动购买消费券,从而产生乘数效应,降低替代效应。奖励式消费券可以一箭三雕:消费者自付一部分,买到了优惠商品;厂商折扣一部分,获得了额外的规模需求订单;政府财政补贴一部分,既改善了民生,又拉动了内需。而且发行消费券的范围,不要仅针对特殊群体,应该尽可能涵盖主流消费群体。

    再次,要可持续,不要一阵风。消费是日复一日的事情,拉动内需的任务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比如有专家提出的发放房屋券、汽车券等,至于如何发放仍需要研究,但是不可否认,这是一种新思路。消费券面额有限,但应该有足够的选择权。以前福利发实物,缺点是选择权过少;后来发现金了,却又选择权过多可能被挪用或储蓄;如今发消费券,不应该类似于实物 (例如只能买油和面的消费券),也不应该类似于现金。打个比方,面值100元或200元的消费券,可以配套10个商场、50个超市店面、100个餐厅、1000家其他服务企业等,基本可以保证消费券有限但足够的选择权。当然,这些企业的确定,事先需要进行公开、透明的招标。

    此外,要允许和鼓励多主体发行,不要政府财政包办。补贴式的消费券由政府来发,而奖励式消费券并不是一定要政府发。拉动内需要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尤其是消费券天然具有市场化属性,应该允许甚至鼓励多主体发行,例如鼓励大型商业、服务业企业发行“山寨版”消费券,以此减轻政府财政成本和运营风险,增加消费券的针对性和灵活性,进一步提高消费券对消费者的优惠率。

    (作者系北京市流通经济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



媒体转载、摘编本报所刊作品时,请注明来源于《每日经济新闻》及作者姓名。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