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外汇储备资产总体安全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9日 15:45  浙江日报

  本报综合新华社2月18日消息 国务院新闻办18日举行“保增长、防风险、促进国际收支状况改善”新闻发布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方上浦在会上介绍说,截至2008年底,我国的外汇储备规模约为19500亿美元。国家对外汇储备的经营始终是从安全、流动、盈利三个方面考虑的,结合国际金融市场的主要状况、各类资产风险收益的特征等多方面因素,进行多元化的配置。这其中也包括美国国债以及其他高信用等级的机构债等金融资产在内。中国的外汇储备资产总体是安全的。

  国家外汇储备坚持长期战略

  针对近日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我国目前持有超过700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的数据,方上浦表示,我国始终是以长期的、战略的眼光经营外汇储备。

  方上浦强调指出,美国财政部发布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报告)中公布的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的数据,不仅有外汇储备,也涵盖了金融机构的投资。

  关于购买美国国债的问题,方上浦表示,中国是否继续购买、买多少,将根据中国的需要,并且按照外汇安全、保值的要求来决策。

  防止人民币汇率出现

  大幅波动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邓先宏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汇率的波动是正常的,不波动是不正常的,但是过分大幅的波动也是不正常的,重要的是要防止汇率出现大幅的波动。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邓先宏认为“这个制度符合我国国情”。

  自从2005年7月21日我国实行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和欧元都出现一定升值。与此同时,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现象十分明显,2008年交易日中升值的有132天,贬值的有112天。

  邓先宏表示,当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符合我国的实际,外汇管理部门将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的原则,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这不仅有利于中国,也有利于世界,有利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并不存在外资大量逃出现象

  邓先宏表示,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确实存在外商撤资情况,但数量有限,并不存在外资大量逃出现象。

  他表示,从外汇局掌握的情况看,的确有些跨国公司由于母公司在境外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出现经营困难和资金短缺的情况,将一些属于外方分配的利润汇出,也有外商撤资的现象。不过,与我国国际收支的总规模相比,这种情况的数量是有限的,不存在外资大量逃出的现象。

  邓先宏表示,每年都会有外商利润汇出的状况,也有撤资的情况,目前利润汇出和撤资可能稍微多一点,但是总的来看不是什么大问题。利润汇出和撤资是一种商业行为,符合外汇管理的规定,是正常的合法行为。

  他强调,有些撤资是境外母公司出现了经营困难,抽身回国自保,并不是说他们对中国的市场丧失了信心。我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国市场对外资仍然有长期的吸引力。

  目前,外汇局外汇管理制度和管理手段渐趋完善,拥有打击非法买卖外汇交易的能力以及国际收支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基于这些条件,邓先宏表示:“我们有能力控制跨境资金大进大出的局面。”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