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08年金融机构贷款的行业投向分析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6日 15:26  《中国金融》

  才宏远 王新华

  2008年新增本外币贷款5万亿元,主要投向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批发和零售业等五个行业

  2008年各项贷款新增5万亿元(本外币,下同),同比多增1.06万亿元。在国家统计局22个大的门类行业中,新增贷款主要投向制造业,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批发和零售业,以上5个行业的贷款新增额分别为1.02万亿元、5185亿元、5160亿元、4518亿元和4122亿元,分别比2007年多增2406亿元、1080亿元、1839亿元、1598亿元和1585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比重分别为20.8%、10.6%、10.6%、9.2%和8.4%。上述5个行业占比为59.7%,比2007年提高了4.5个百分点。

  新增贷款占比提高较快的行业为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批发和零售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以上5个行业2008年的新增占比分别比2007年提高了3.8个、1.8个、1.7个、1.6个、1.4个百分点;新增贷款占比下降的行业主要有房地产业和采矿业,两行业2008年的新增贷款占比分别为4.2%和1.2%,分别比2007年下降了4.8个和0.7个百分点。

  贷款增长速度较快的行业为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以上5个行业2008年同比增速分别为30.8%、26.2%、24%、21.6%和20.9%,分别比2007年末上升6.1个、35.2个、6.5个、4.6个和34.2个百分点;贷款增长放缓的行业主要有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采矿业和房地产业,2008年同比增速分别为-8.6%、0.6%、7.9%和10.3%,分别比2007年末回落2.3个、3.9个、4.1个和10.8个百分点。

  2008年10月份以后,受国家刺激内需政策带动,11~12月份,商业银行加快了贷款的投放进度。2008年11~12月,金融机构新增贷款1.15万亿元,占全年新增贷款的23.2%。贷款主要投向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批发和零售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行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5个行业,以上5个行业新增贷款分别为2608亿元、1508亿元、1407亿元、1125亿元和1073亿元,占各自全年新增贷款的比重分别为25.7%、27.3%、36.6%、24.9%和20.7%,5个行业新增贷款合计占11~12月全部新增贷款的66.9%,新增贷款的行业集中度较高。

  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新增贷款占比出现此消彼长的趋势,第三产业贷款余额增速明显加快

  2008年,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包括采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和第三产业(包括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新增贷款分别为2260亿元、1.73万亿元和2.1万亿元。三次产业新增贷款占全部行业的比重分别为5.6%、42.6%和51.8%,与2007年同期相比,第一产业新增贷款占比基本持平,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新增贷款占比出现此消彼长的趋势,第二产业新增贷款占比回落5.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新增贷款占比上升5.4个百分点。2008年11~12月全部行业新增贷款1.04万亿元,约占全年新增贷款的四分之一,贷款主要投向了第二、第三产业,其中,第二产业新增贷款4641亿元,第三产业新增贷款5936亿元,由于接近年关农业生产活动放缓,第一产业贷款少增201亿元。

  2008年10月份以后,第三产业贷款增速明显加快。2008年12月末,第三产业贷款同比增长18.3%,较10月末提高5.5个百分点;第一、第二产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分别为13.7%和17.6%,分别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4.5个和0.6个百分点(见图1)。

  房地产和基础设施行业中长期贷款占比较高,农、林、牧、渔业和文教卫行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服务行业的中长期贷款占比上升较快,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以及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业的中长期贷款占比回落较多

  2008年末,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的比重为56.5%。由于房地产业开发投资具有一定周期,因而该行业贷款以中长期贷款为主,加之2008年以来,商业银行对房地产业放贷比较谨慎,房地产业贷款收缩导致中长期贷款余额占比进一步提高。2008年末,房地产业中长期贷款占比为90.3%,分别比2006年末和2007年末提高12.5个和5个百分点。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基础设施行业贷款大多用于固定资产投资,中长期贷款占比也比较高,三个基础设施行业2008年末的中长期贷款余额占比分别为83.5%、76%和75.4%。

  2008年末,农、林、牧、渔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占比为46.8%,分别比2006年末和2007年末提高10.4个和2.3个百分点,该行业中长期贷款占比提高有利于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也有利于推动农、林、牧、渔业的规模经营。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等文教卫行业中长期贷款占比分别比2007年末提高3.9个、2.3个和4.5个百分点。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也较2007年末提高了3.5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以及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业的中长期贷款占比分别比2007年末回落了10.2个、6.8个和3.6个百分点。

  中长期贷款主要投向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制造业和房地产业

  2008年主要金融机构新增(本外币,下同)中长期贷款2.46万亿元,同比多增78亿元,同比增长19%,分别比2006年和2007年低3个和2.3个百分点,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1个百分点。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累计14.82万亿元,同比增长26.1%,分别比2006年和2007年回落1.6个和0.3个百分点,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速低于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7.1个百分点。

  中长期贷款主要投向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制造业和房地产业等5个行业。2008年,以上5个行业新增贷款分别为3913亿元、3619亿元、3447亿元、2453亿元和2391亿元,占全部新增中长期贷款的比重分别为15.9%、14.7%、14%、10%和9.7%,新增贷款前5位行业的行业集中度为64.3%,分别比2006年和2007年提高1.7个和9个百分点,中长期贷款的行业集中度高于全部贷款4.6个百分点。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建筑业和基础设施行业的新增中长期贷款占全部行业的比重要高于其固定资产投资占全部行业的比重,以上三个行业的信贷集中风险需引起商业银行关注。2008年,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建筑业中长期贷款新增占比分别高出固定资产投资占比5.8个和2.5个百分点;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3个基础设施行业的中长期贷款新增占比分别高出固定资产投资占比12.9个、10.7个和11.1个百分点。

  2008年11~12月,主要金融机构新增中长期贷款4526亿元,占全年新增中长期贷款的18.4%,中长期贷款主要投向基础设施行业(包括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采矿业和制造业,3个行业的新增中长期贷款分别为2477亿元、281亿元和244亿元,占11~12月份新增中长期贷款的比重分别为54.7%、6.2%和5.4%,投向基础设施的中长期贷款占据半壁江山。

  中长期贷款投向第三产业和基础设施行业较多,增长较快的行业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以及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速大幅回落的行业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以及采矿业

  2008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新增中长期贷款分别为165亿元、6748亿元和1.12万亿元,占全部新增中长期贷款的比重分别为0.7%、27.4%和45.6%,基础设施行业新增中长期贷款1.1万亿元,占全部新增中长期贷款的比重为44.6%,分别比2006年和2007年高出9.4个和10.7个百分点,同比增长23.4%,高出全部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速4.4个百分点。

  同期,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以及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等行业的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速分别为34.1%、30.1%和22.2%,分别高出全部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速15.1个、11.1个和3.2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中长期贷款自2006年开始就出现负增长,2006~2008年三年分别负增长0.3%、11.2%和27.8%。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一般为民营高科技企业,市场化程度较高,竞争较为充分,该行业中长期贷款增长持续回落,并且在商业银行银根紧缩的时候贷款回落加剧,表明我国民营高科技企业筹资能力较弱,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国高科技企业发展,进而影响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中长期贷款接近零增长,分别比2006年和2007年回落39.4个和6.7个百分点。采矿业同比增长1.9%,低于全部中长期贷款增速17.1个百分点。

  两高一资行业中长期贷款新增占比保持稳定,贷款余额增速出现回落,部分与基建相关的水泥、电解铝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行业中长期贷款增长出现反弹

  由于目前内需不振和外需急剧下滑,一些两高一资行业的企业放缓了生产进度,贷款需求相应减少,另外,商业银行在经济下行阶段,也相应缩紧了两高一资行业的银根,贷款供需双方的综合作用使得两高一资行业的中长期贷款余额增速大幅回落。

  2008年两高一资行业(具体包括钢铁、水泥、电解铝、煤炭开采和洗选、纺织、焦炭、通用设备制造、专用设备制造、汽车制造等行业)新增中长期贷款1063亿元,占全部新增中长期贷款的4.3%,比2007年微升0.3个百分点,比2008年前三个季度略降0.3个百分点,余额同比增长22.1个百分点,分别比2006年和2007年回落3.6个和25.4个百分点。

  自2008年10月份以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基建投资加快,商业银行也加大了基建相关贷款的发放。受国家扩大内需政策带动,水泥、铝冶炼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等基建相关行业的中长期贷款增长出现反弹。2008年末,水泥行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2.6%,比2007年末和2008年第一、第二、第三季度末分别回升9.3个、8.3个、12.6个和11.2个百分点,改变了2007年末以来增长低迷的态势;铝冶炼行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7%,比2007年末上升13.2个百分点;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0.4%,比2007年末大幅提高28.7个百分点。

  上、中、下游工业行业中长期贷款增长放缓,上游行业回落幅度最大

  由于2008年第三季度以来经济快速恶化,产能过剩使得工业生产大幅放缓,同时工业品价格PPI急转直下使得企业利润增速大幅下滑。2008年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41万亿元,同比增长4.9%,较前8个月的19.4%大幅放缓14.5个百分点,其中9~11月企业利润同比负增长26.4%。在企业利润增速大幅放缓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相应缩紧了银根,减少了对工业企业中长期贷款的发放,上、中、下游工业行业中长期贷款增长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落。2008年,上游工业行业新增中长期贷款62亿元,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9%,分别比2006年和2007年回落34.4个和26.4个百分点;中游工业行业新增中长期贷款1906亿元,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0.6%,比2007年回落12.5个百分点;下游工业行业新增中长期贷款335亿元,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9.9%,比2007年回落13.3个百分点。上游行业中长期贷款回落幅度较大是因其受产能过剩和出口制造业放缓的冲击较大,其贷款需求相应减弱。-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