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首月金融数据解读 关键是要把储蓄用好用活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4日 07:15  金融时报

  宋焱

  2月12日,央行发布了最新的金融统计数据,其中居民和企业存款的大幅增加格外引人关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末,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48.16万亿元,同比增长22.98%,增幅比上年末高3.25个百分点。当月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1.51万亿元,同比多增1.28万亿元。其中,居民户存款增加1.53万亿元,企业存款增加759亿元,同比多增2586亿元。

  “1月份,人民币存款保持了稳步增长的态势,尤其是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1月份我国企业存款不减反增并且增幅较大,同比多增了2586亿元,表明当前资金供给较为充裕”,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对本报记者指出了这一特点。他说:“居民和企业存款的增加主要是由宏观经济环境所决定的。具体有三方面原因,一是货币政策由从紧转向适度宽松,导致资金供给增加;二是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出现下滑,从而导致居民收入预期降低,对未来增收的信心不足,企业则对市场前景预期看淡,生产节奏放慢,资金需求相对减少;三是股市持续低迷和房市的调整,使得储蓄存款无风险和稳定的特点受到居民和企业的青睐,闲置资金纷纷回流到银行体系。”

  记者注意到,央行此前发布的调查数据同样显示了居民储蓄意愿和企业对经济下行预期的增强。央行去年三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股市持续低迷,居民投资意愿下降,银行储蓄再次成为居民的首选,有六成多的居民家庭最主要的金融资产为“储蓄存款”,此比例自2007年三季度起连升4个季度,累计提高12.8个百分点;而同期央行对5000户企业调查结果也显示,宏观经济热度指数显著回落,企业家对下季度经济下行的预期进一步增强,宏观经济预期指数降至1.3%,是2007年以来的最低点,分别比上季度和上年同期大幅下降9.0和13.8个百分点。

  充裕的资金固然是我国扩大内需、支持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尤其是在当前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居民储蓄是支撑我国经济基础的强大力量。但从长期经济发展的角度讲,储蓄率偏高可能引发的问题也非常值得关注。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周业安对本报记者说,高储蓄率一方面可以为经济的发展提供高的资本积累,从而不断给总供给的扩张创造条件;但高储蓄率也同时意味着家庭消费意愿不足,而消费需求不足又将压抑总供给的扩张。企业进也不是,退也不是。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面临经济衰退的时候,由于对未来的收入增长预期悲观,居民会更加重视储蓄,对消费需求就更加谨慎。这无疑对企业是雪上加霜。所以,要找到家庭高储蓄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才能促进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与此同时,资金供应充裕也并不一定意味着实体经济资金面的充裕。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何德旭指出,资金供应充裕与实体经济资金面的充裕,要视资金面与经济面博弈的结果而定。由于受到经济基本面的影响,货币资金供应未能有效流向需求方,大量流动性积存于银行体系内部,实体经济资金需求未能得到有效满足,这一方面会导致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被削弱;另一方面则会影响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和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的整体表现。因此,降低储蓄率是增加资金供给能力的必然要求。

  “在某一时期储蓄突增突减都不属于完全正常的情况,较为理想的状态是居民储蓄和企业储蓄的平稳增长”,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对本报记者说,“央行此次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了1.62万亿元,而人民币各项存款增加了1.51万亿元,二者之间的差距不大。这显示出多增的贷款很大一部分并未用于生产和消费,而是又流回了银行体系。因此,当前关键是要把储蓄用好用活,为消除高储蓄率的各种负面影响,可从增加公共支出、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大力发展金融市场、为居民提供更为多样化的金融资产选择等多方面入手,多管齐下,使我国的储蓄率水平逐步适度降低。”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