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分析中国的经济转型难点
面对全球经济危机,一方面我们应当认识到这场危机的严重性与持久性,稳健至上、不宜冒进,另一方面也需要抓住中国转型的契机,为未来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The Shock of Global Economic Chains and China's Painful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 戴盛
全球金融系统在2008年里经历了自1930年代以来的最严重危机。部分知名金融机构破产,更多的是在全球政府轮番救助之下苦苦挣扎。资产价格方面,各大证券市场指数都从2007年高点至少跌落了50%。问题是,这场严重的流动性与信用紧缩还未结束,金融海啸还在发酵,朝实体经济继续深化发展。危机的恶劣影响,让处在转型途中的中国倍感痛苦。
全球经济链条大震荡
与两个月前人们普遍预测金融海啸对实体经济带来的影响会是“L”型不同,新年元月初的景象已让人们认识到继续探底的“U”型才是现实。美元利率降到0.25%,日元利率降到0.10%,英镑和欧元区也都大幅降息到达1.5%和2.5%的水平,全球主要发达国家都已经进入或接近ZIRP(零利率)区间。如果各国央行的激烈反应还不足以让公众认识到危机的严重性,那么美国2008年最后一份非农业就业报告则用二战后最高失业人数和16年来最高当月失业率这两个数据宣告着实体经济已经进入严重衰退阶段。
奥巴马称,当前的经济危机是有生以来从未遇到过的。虽然美国的危机是由金融传导到实体经济,但并不意味着各国政府在金融领域的稳定性举措就能够让这个恶性传导转成良性。美国的金融、汽车、建筑房产等行业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资金黑洞,救助的资金似乎仅仅激起了一阵浪花。而消费方面,美国的信用式消费已经无以为继,不仅表现在消费者收入状况的恶化,还体现在信用提供方的大幅紧缩——例如部分长居外国人在美国用信用卡买机票回国都开始接到美国信用卡公司的质询电话。而以前的主要消费者群体和经济繁荣的主要受益者,如金融、房产人士现在都成为受冲击最大的群体,他们对非必备消费品的需求短期内已无好转可能。欧洲与美国的情况虽然稍有不同,但总体上较为类似,消费领域的长期下降趋势令人深感忧虑。中国在全球经济链条上作为一个主要的消费品供应商,直接面对着经济链条震荡的冲击。
中国的经济局势,在这场经济链条的大震荡之中倍显严峻:根据麦肯锡2008年12月份进行的全球CEO问卷调查显示,中国公司高管以78%的负面感受比率位居全球主要国家之首。这个结果是令人震惊的,但却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中国经济局势受金融海啸冲击的程度,可能比大多数人预想的都还要严重。中国2008年12月出口额较上年同期下降2.8%,进口额较上年同期下降21.3%,对外贸易顺差较11月份创下的纪录水平400.9亿美元已开始回落。作为高科技产业链上游供货商的中国台湾地区,12月出口数据更是下滑了约42%。进出口额的不同步趋势与贸易顺差的下降结合在一起,似乎宣告着停止进口(原材料采购)与加大出口(清库)已经到达一个临界点,更直接的冲击将会随后呈现。外资方面:瑞银于2008年的最后一天抛售了33.78亿股中行H股,美国银行2009年1月7日抛售56.2亿股建行H股,摩根士丹利拟将上海多项物业打包出售……一度对热钱涌入的担忧已经完全掉转方向。而另一方面,为保经济增长,各级政府纷纷推出了规模庞大的支出计划,同时随着各种税收减免措施的推出和企业盈利的弱化,政府财政状况不仅仅是增幅放缓,出现负增长的可能性也在增加。
这场由金融蔓延到实体经济的危机,不是像以前亚洲金融危机那样稍纵即逝的匆匆过客,而会是一场持久和带来深远影响的经济停滞与通缩混合体(stag-deflation)。而随着年初爆发的加沙冲突,全球经济与政治链开始同时发生震荡,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变化,中国经济硬着陆的可能性在增加,正在进行的转型也承受着越来越大的痛苦。
危机之下首重保障内需与欧美日不同,中国经济的核心问题是国内居民消费不足。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是中国宏观经济转型的重任。
在经济危机导致的外围需求不足情况下,中国企业出现产能绝对过剩、规模收缩并开始进入紧缩周期。中国国务院参事陈全生在2008年12月26日指出,在全球金融危机重压下,中国已有67万家小企业被迫关门,约有670万的“就业岗位蒸发”,使失业人数远高于官方统计的830万。而广东省副省长黄龙云在2009年1月8日也表示,广东省去年全年转出的外省劳动力大约为60万左右,因经济危机导致出口萎缩并迫使一些工厂关闭。
在全球经济危机背景下的转型毫无疑问是痛苦的,要保障经济发展,首要就是保障内需。在就业率快速下降的情况下,居民不得不取出存款用于当前和未来生活必需品的支出,从而导致整个金融系统的乘数效应下降,削弱经济活力;而证券市场与房产市场的资产价格大幅缩水则更会直接导致居民紧缩大额消费,甚至缩减小额消费来用于按揭还款。在经济危机背景下,就业与资产价格两者之间容易形成负螺旋循环,要避免这种情况,就业与资产价格就是两个需要同时出击的关键点。由于积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实施,按揭购房人的初始成本与月均供款都可能有较大幅度下降;股市虽然由于投资者信心群体与资金规模的制约,政府维持稳定的代价过大,但由政府积极改革和转型以及中国公司资产品质改善所带来中长期的正面信心较为充足,足够抵消对2009年5月份以前上市公司陆续公布2008年年报利润下降的负面担忧。而日前公布的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毫无疑问是一个短期促进就业的强心剂,虽然不一定能够持续,但或许能够与未来经济结构转型带来的就业增长进行平稳过渡。而刺激方案中对长期以来滞后经济发展的铁路建设的偏向性,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效率,降低对大规模公共投资拉动经济导致未来低效率的成本担忧。总体上看,资产价格的两个重要方面也都有一定的短期与中长期保障,中国短期内的内需保障工作安排较为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