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姜增伟:对搞活流通扩大消费充满信心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0日 09:21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北京2月9日电 (记者龚雯)今天,国务院新闻办在京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等介绍我国搞活流通、扩大消费有关情况,并就热点话题回答了中外记者提问。

  姜增伟说,经济发展的动力在于最终消费需求。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经济增长放缓使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受到影响,消费心理产生波动,一些消费热点也发生变化。但促进消费的有利因素很多,中央启动内需政策措施的良效正逐步显现,商务部对搞活流通、扩大消费仍充满信心。

  发放消费券是可行的选择

  关于发放消费券问题,姜增伟说,在特殊条件下采取特殊办法,是一个较可行的选择。成都、杭州发放了一些消费券,对拉动消费起到了推进作用。作为尝试或一种临时办法,增加低收入人群收入应作为扩大消费的主要举措,同时也要保证建立覆盖面宽的社保体系。在地方发放消费券的同时,今年初我国为7400万低收入者发放了一次性补贴,每人100—150元。中国政府两大举措将对消费发挥积极作用,一是医改,一是教改,如果这两项重要措施出台,对中国的市场消费特别是农村消费将产生显效。

  对国内国外商品一视同仁

  对于美国的“购买美国货”一事,姜增伟表示,在经济全球化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满足自己的市场,仅仅限于本国的生产是做不到的。中国商品市场80%以上还主要基于国内生产,但相当一部分商品是需要从国际市场补充或购买的。包括工业原料品、奢侈品、农产品,我们一年要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进口小麦、大豆,来弥补国内缺口。每个国家必须要大力发展国际贸易,实现商品大流通,才能发挥各自国家经济的特点,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国家的商品竞争力表现在质量和价格。中国不会实行“购买中国货”政策,只要有需求,不管是国内的商品、国外的商品,我们都一视同仁。

  培育本土流通巨头不是抑制竞争

  商务部提出培育若干家大型流通企业集团,有人担心这会形成行业垄断、抑制市场竞争。对此,姜增伟回应,这是流通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再构。中国流通企业99%以上是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占全国中小企业70%。商贸流通企业现有职工8000万,规模小、经营集中度低、效率不高,竞争力无从谈起,不能较好满足社会化大生产或以需求为主导的消费增长方式需要。企业需要规模效应,需要在此基础上增强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世界零售巨头沃尔玛2008年销售额达到378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5万亿,占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3.9%。中国目前最大的家电连锁企业是国美,2008年销售额是1023亿元。我们跟全球大百货企业、大零售企业的差距不是一两年能赶上的,任重而道远。中国必须要有类似于沃尔玛这样的企业,一旦发生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可将企业自身的商品周转和储备结合起来,迅速做出市场反应。同时,大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更强。我国流通企业做强做大,主要靠企业通过市场竞争实现,必须坚持市场化取向,政府的支持,主要体现在解决企业发展中的一些政策障碍,比如消除地区封锁,推动流通企业跨区域兼并重组,为企业创造良好竞争环境等方面。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专题:

    中国行动应对经济下滑风险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