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杨俊森的村官路(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06日 15:20  中国报道

  开学后,杨俊森等“村官们”都返回到学校,但是利用周六、周日时间,他们都会下到村里走访,做技术指导。

  一年的农村挂职经历,使杨俊森更加了解农村,更加深刻体会到农村急需知识、急需人才的心声,也感受到村民的质朴。这段时间的收获与思考也更坚定了他继续扎根农村的信念。

  2006年4月,大学毕业前夕,杨俊森进入涉农的《安徽农学通报》编辑部担任编务工作,通过接触大量省内外农学专家和教授,学到了很多涉农类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一年后,得知黄山市招考“一村一名大学生”的消息时,因为长久以来对农村工作的热情与热爱,他立刻前去报考,并顺利通过了考试。

  来到绵潭村后,杨俊森任村主任助理、村支部书记助理,平时就住在村部办公室里。2008年第七届村支两委换届中,杨俊森当选为村党支部、村委会文书,日常的工作就是帮忙处理一些日常文件、报送材料、调解民事纠纷,为村民打证明、办理事务、照顾孤寡老人等。他利用自己学习园艺的专长,经常到农户家、枇杷园和茶园走访了解村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和他们一起探讨问题,相互学习。

  发起“专业合作社”

  绵潭村地处群山环抱的新安江畔,冬暖夏凉,终年云雾萦绕,雨量充沛,是全国闻名的“三潭枇杷”产地之一,出产的枇杷皮薄、肉厚、汁甜、营养丰富,并以早熟优质而闻名遐迩。所以,枇杷是绵潭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占村民年均总收入的70%以上,枇杷收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村里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杨俊森到村里以后,在与村民的接触过程中,发现村里的枇杷产业存在一些不足:缺乏技术指导与市场竞争能力;缺少技术培训,信息不畅通,给生产、销售带来极大不便;此外也没有充足的资金进一步发展枇杷生产,使枇杷生产陷入了瓶颈。

  了解这些情况后,根据当前国家鼓励、提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有关政策,杨俊森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与村支两委的主要干部协商后,发起成立“歙县三潭枇杷专业合作社”,于2007年10月15召开了社员大会,随后到县工商局注册成立了“歙县三潭枇杷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成立后,对于绵潭村枇杷种植的产业升级起到了积极效果。一大批科技致富带头人被凝聚起来,广大果农跟着他们掌握了大量生产技术,也积累了不少实际经验。

  从成立至今,村民们以合作社的名义,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开展技术培训,对外宣传、拓宽枇杷销售市场。合作社为果农办了几件实实在在的好事:

  请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县科技局的农业专家到村里来,为村民开展“枇杷木虱的防治与秋季枇杷园的管理”讲座,并带来了一批农药、高效化肥来村里销售;以合作社的名义从县农委土肥站申请得到了低价补助有机肥及免费救灾化肥;2008年初冰冻灾害之后,合作社组织果农在灾后清理倒伏果树、疏花疏果,并积极与上级部门联系,上报灾情,村里共获得各项受灾补助近11万元;通过“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ACD)”及“新安江库区移民项目”的资助,村里枇杷园内现有水泥进园道路近10万米,标准化蓄水池近1500口。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