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项目带动变奏:信贷猛增的双面脸谱(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03日 01:31  21世纪经济报道

  贷款增长的迅猛势头已经为央行所关注。据本报记者了解,春节前夕,央行货币政策司专门召集各家商业银行开会,询问银行贷款增长情况。根据会议反映的情况看,大型国有银行和政策性银行成为贷款投放的主力军,政策性银行普遍反映贷款供不应求,放贷规模已经突破年初预定的1月份贷款额度。这一方面得力于在国家的投资项目中具有更多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也得力于其贷款的优惠利率。

  而与政策性银行不同,大型商业银行除了真金白银的贷款外,也做了许多票据转贴现业务,这也成为贷款猛增的主要因素。从央行的统计数据看,2008年11月份和12月份的票据融资增长总计达到了4000多亿元。

  结构性凸显

  贷款迅猛增长的同时,结构性特征也愈发明显。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不同银行的增长差距拉大;二是不同地区的信贷投放颇不平衡,有的增长强势,而有的不增反减;三是,票据融资特征明显。

  记者了解到,大型国有银行和政策性银行成为贷款的主要投放者,而一些股份制银行在对大项目的拼抢中则处于劣势。

  某大型国有银行支行人士告诉记者:“现在只要有好项目,总行就给贷款规模。去年的贷款计划是100多亿,今年给了300亿,争取完成到500亿元。”

  这位支行人士风趣地说,两个“计划”的内涵是不一样的,去年的“计划数”是执行的上限,因为信贷紧缩;而今年的“计划”是执行的下限,需要赶超。而让他信心十足的原因是:“项目不成问题。”

  但“半江瑟瑟半江红”,同一地区的另一个股份制银行的负责人则告诉记者:“我正愁着呢,不好放。”

  导致同一地区的这种不同的信贷增长差距的原因,是不同银行的激励机制存在差异,以及不同银行在大项目争夺上的实力悬殊。

  从本次贷款投向上看,大项目和基建投资成为贷款主要方向。多家商业银行人士向记者表示,多数贷款都投向了政府担保的基建项目上,以及地方重点保障的大项目。而与项目贷款增长相左的是,企业实际有效贷款需求增长乏力,甚至减少。而大项目和基建正是大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的强势所在。

  交行公司业务部人士告诉记者,由于预期不稳,库存增加,企业间欠账增多,不少企业压缩了投资和生产,导致资金需求持续下降。另外,在银行与企业之间的融资关系由“买方市场”转为“卖方市场”后,企业不再着急融资,也放松了对资金的需求。这些原因都对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造成了更为不利的影响。

  另外,地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同地域经济受影响的程度不同和大项目落地的地域差异,甚至导致了同一银行、不同分行之间的信贷增长差距拉大,有的高歌,有的哀鸣。

  以总部经济而著称的京津地区,信贷增势迅猛,一些大项目落地较多的中西地区增长也较多,而东部一些外向型经济特征突出、产业调整受冲击较大的地区则增长乏力。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