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影响几何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9日 11:25  市场报

  作用正在发挥 效果有待观察

  王宇 姚均芳 姜锐

  受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放缓的威胁,去年第四季度起,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史无前例地掀起了援救经济的大幕,一系列提振经济的措施在各国相继出台。我国也在2008年11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宣布对货币政策进行重大调整,提出将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这期间,一系列围绕“适当增加货币、信贷投放总量”“保持银行体系有比较充足的流动性”的货币政策措施纷纷出台。如何看待这一政策的实施效果,未来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有怎样的特点?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工具

  密集出台

  自中央提出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后,国家权威部门频频使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工具,适当增加货币、信贷投放总量,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使货币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实际上,随着次贷危机的演化,我国货币政策操作从2008年下半年即开始调整。公开市场操作力度有所降低,并在9月中旬次贷危机演化为国际金融危机后,连续三次降息,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在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后,央行又于2008年11月和12月两次宣布下调双率。加上此前数次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百日内我国已连续五次下调利率,四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调控频率和力度创我国央行货币调控历史之最。

  分析人士指出,与其他经济体相比,当前我国存款准备金率仍处高位,未来依然存在货币政策调整的空间。

  货币政策开始发挥作用

  未来效果有待观察

  如果将中国经济比作一条大船,货币就是“载舟之水”,货币政策就是“堤坝”上控制水流的阀门。当前中央采取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就是在把阀门打开,让“水”从“堤坝”中释放出来。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实施以来,“载舟之水”的流量正在加大。根据央行日前公布的金融数据,与2008年11月严峻情况不同,12月各项货币信贷指标开始全面回升。其中,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比上月高出了3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比上月高出2个百分点;同时新增贷款达7718亿元,是近6年来的单月增幅新高。

  专家指出,金融数据的反弹,说明我国经济下滑出现了初步企稳的迹象,企业的经济活动开始增加,金融促进经济的政策也得到了较好落实。

  “不过,一般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要在3、5个月后才会清晰,因此我们目前还不能作出货币政策效果完全显现的论断。”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丁志杰说。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货币政策研究室主任彭兴韵认为,信贷额度增加固然是政策作用的体现,但关键还是要让贷款真正作用于生产和流通领域,实际效果仍有待观察。

  未来货币政策

  将与财政、产业政策更协同

  经济学中往往用“缰绳与奔马”的关系来比喻货币政策对经济的作用:货币政策如同拴马的缰绳,当马跑得过快时,只要勒紧绳子马的速度就能放慢,但是当马跑得过慢时,放松缰绳却不能立即起到作用。

  因此,刺激经济仅仅依靠货币政策是不够的。这就要加强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间的协调配合,充分发挥政策合力。

  完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让货币政策效果显现的关键节点。基于此,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在日前召开的例会上特别强调,今后要继续推进金融改革和创新,提高金融机构竞争力和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理顺落实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