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下乡的家电产品价格已无水分、利润微薄,而销售战必定是以牺牲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为代价,专家认为,下乡家电企业应借政策良机尽快完善三四级市场销售、物流和服务网络,急功近利的做法不利于农村家电市场的发展。
本报记者 胡亮
中小品牌扯动“价格”神经
“1999元能买32英寸液晶!”这样的叫卖声吸引了货比三家的消费者。这样的电视产品没有出现在城市里的家电大卖场,却出现在了山东省龙口市的农村市场。
提供这样电视产品的厂家来自广州,是一家发展了近十年的电子企业。该电视生产厂家在龙口市某乡镇的经销商原占明告诉本报记者,他们是国家家电下乡招标会的中标企业,“是正规品牌”。原占明还告诉本报记者,类似性价比较高的产品,他们还有三款。
国家推行家电下乡政策以来,对产品曾有重大调整,即取消了招标产品必须为国家免检产品的条件,使大、中、小企业均能在同一平台上参与竞争。这使得中标企业名单中不仅仅有我们耳熟能详的著名品牌,一些渐被人们遗忘的老品牌也卷土重来,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小品牌也第一次亮相。
对“小品牌”电视,“那只是你们城里人不了解情况,小品牌家电在农村早已经发展了很多年,我卖过的‘杂牌’电视机不计其数”,龙口市私营企业协会一位家电行业资深人士对本报记者说。家电下乡推行以来,虽然有更多的著名品牌进入农村市场,但中小品牌并没有被挤出去。
“农村消费者对价格敏感,消费差异性不强,注重产品实用性,消费心理从众性强,品牌识别力差。这给‘不靠质量靠价格’的一些品牌有了很大的可乘之机。”山东省家电行业协会副理事长田占军向本报记者表达了这样的担忧。
“针对农村市场需要进行专项技术攻关,家电产品需要具备防雷、防潮、防尘、超强信号接收、超宽电源等特性。目前来看,这些努力很可能在山寨品牌和小品牌的‘价格挤压’下被农村消费者看淡。”中国(广州)电器科学研究院检测工程师朴春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如此分析。
服务可能成为企业成长空间
“事实上,家电业已经倡导‘上山下乡’很多年,但是,单纯在营销服务这块,我认为农村市场我们操之过急,或者说是太急功近利了。”上海家电行业协会常务理事许志祥向本报记者如是分析。
上海家电行业协会去年12月形成的一份关于家电下乡的调研报告认为:“农村市场属于家电销售的三四级市场,受到地理特征的限制,信息相对闭塞,而且不对称。因此,农村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常常不成熟,易跟风、爱攀比”。
“农村消费者使用产品的经验和知识不足,受电视、广播、口碑效应、促销活动和经销商推介等影响力较大,购买力相对较弱、时间也较为集中。”家电下乡中标流通企业——山东日日顺电器有限公司市场研究部王晓彬分析说。
华南农业大学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教授熊启泉认为,基于以上理由,农村市场往往是保守营销模式,这种营销模式的特点是资金薄弱,风险意识强,“乡镇分销商强调资金和商品的周转率,售后、物流、终端建设和传播能力比较薄弱,对批发商和厂家依赖性强,这些都决定了厂家把握、掌控农村市场存在不少变数。”
因此,目前下乡的家电产品价格已无水分、利润微薄。这时的销售战必定是以牺牲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为代价。事实上,目前已经出现了更加恶劣的歪曲家电下乡政策的事件。据王晓彬透露,在一些省份,未中标的家电企业模仿家电下乡政策,要求消费者提供储蓄账号,企业自己向消费者提供补贴;不少非中标企业的非中标产品索性打出了“直降13%”的招牌,有的渠道商则采取全场直降的营销策略,混淆视听,在原本比较规范的下乡家电产品结构中掺入不合格、非中标产品。
市场营销专家的张利庠教授认为,下乡家电企业其实应该借此政策良机尽快完善三四级市场销售、物流和服务网络。“培育与开发农村市场,我们需要耐心与理性,急功近利的做法不利于农村家电市场的发展。”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