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审计署已进驻东航、中远等31家具有境外套保资格的大型央企全力调查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在“套保”初衷的掩饰下最终折戟沉沙,审计署与国资委终于将强力介入。据悉,目前审计署已经进驻包括东方航空、中国远洋在内的31家具有境外期货套保资格的大型央企,全力调查海外套保情况。而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李伟也在日前透露,国资委将会同证监会等部门,对投资规模大、风险高的中央企业重点跟踪。
商报记者 刘连英
国资委曾多次预警
对于审计署进驻,业内纷纷表示实为罕见。然而,国资委已经不止一次提醒企业谨慎进行衍生品投资。
在去年深南电最早曝出其与高盛进行石油对赌可能造成亏损的公告后不久,国资委于11月11日紧急召开中央企业经济分析视频会议,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当时在会上指出,“不少企业学习在做套期保值,目的是保值,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有些钱不多的央企还去做套保,那就要担心是否会偷鸡不成蚀把米,我们中央企业绝不能搞投机,靠投机盈利不是本事,对自己不负责,对企业不负责,对国家也不负责,不要有侥幸心理。”
此后数家航空企业相继公布燃油套保巨亏的消息,直到今年1月份,更多企业报出了浮亏扩大的消息。今年1月8日,国资委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一篇由国资委副主任李伟在2006年8月1日的讲座,主题即为“国有企业金融衍生产品业务管理”讲座,其中不仅包含衍生品投资概况和现状的介绍,也重新回顾了“株冶套保巨亏14.6亿”、“国储铜事件”和“中航油石油期权亏5.4亿美元”等企业套保血泪史。国资委在此时“重翻旧案”显然耐人寻味。
日前,国资委副主任李伟透露,国资委将会同证监会等部门,对投资规模大、风险高的中央企业,重点跟踪了解业务进展、盈亏情况及风险控制措施,并抓紧制定出台中央企业高风险投资业务指导意见。对于央企从事期货、期权、掉期等衍生品业务,由国资委按照审慎监管原则进行审核批准。
铤而走险比比皆是
遗憾的是,在投机与套保似乎难以泾渭分明的投资交易中,依然有太多企业铤而走险。
航空类企业在这轮“套保门”事件中被“套”得最深。从去年的情况看,东方航空截至去年年底浮亏62亿元;国泰航空则巨亏76亿元;国航在10月底已浮亏31亿元,并在11月份已经发生588万美元的实际赔付;上航到10月底浮亏近1亿元。随着去年最后两个月里原油价格进一步下挫,航空企业燃油套保越陷越深。而此时,去年年中及时止步的南航,以燃油套保赚了628万美元而成为航空企业套保不亏的唯一案例。
同时,以原油为首的大宗商品深跌令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DI)跌入谷底,使得中国航运业也随即出现套期保值的巨额浮亏。中国远洋去年12月16日公告称,因参与FFA交易(远期运费协议),截至9月30日亏损已达39.5亿元。最新的公告还没出来,显然亏损还远不止这么多。
不过,企业在能源矿产方面进行套保的遭遇似乎更加触目惊心。深南电与高盛进行的原油对赌协议,只要原油浮动价格低于62美元/桶时,深南电每月需按照62美元/桶-浮动价×40万桶的金额支付现金给对方,目前原油价格维持在40美元/桶附近,如果继续玩下去,损失可想而知。江西铜业曾在三季报中披露投资损失为1.7亿元,并说明“其他流动负债余额比期初增加人民币2.2亿元,主要是期末发生的期货持仓浮动亏损。”
合理套保控制风险
去年跌宕的大宗商品市场令诸多企业参与“套期”却无法“保值”。然而,败者虽然众多,但也不乏胜者。
据了解,特变电工、鲁泰A和振华港机在此轮套保中不仅幸免于难,还小有斩获。特变电工主要做铜期货套保,公司目前尚未透露其套保盈亏数据,但据证券业内分析师称其“相当不错”。据悉,该公司2004年很有可能在高点买入套期保值后在暴跌中损失惨重,这一教训帮助公司规避了今年的行情风险。而鲁泰A在外汇套保上也表现稳健,公司对外表示只要1美元兑人民币7.1元以下,公司就稳赚不赔。振华港机则通过外汇保值措施,能够获得外汇远期溢价收益5.17亿元。
国金证券衍生品部总经理邵俭表示,尽管有媒体对国内监管体制方面的问题颇多微词,但是从企业本身来说,2008年参与海外套保的血泪史应该作为一次惨痛教训,以套保的名义游走在境外期货投机市场的边缘,终将付出沉重代价。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