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09年税收施新政:中国首度结构性减税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3日 08:01  中国经济周刊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王红茹/北京报道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不久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明确列为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随后,2009年我国财政工作的重点也浮出水面。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1月5日在全国财政会议上指出,2009年将在2008年财税改革稳步推进的基础上,大力推进财税制度改革。2009年财政工作的重点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政府公共投资,实行结构性减税以及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推进财税制度改革。

  业内专家分析指出,“实行结构性减税”将成为2009年中国税收政策的一大亮点。

  结构性减税细则即将出台

  在日前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指出,今年将实行结构性减税政策,并明确指出了2009年结构性减税中增加和减免的税种。

  据谢旭人部长介绍,今年减免的税种有:继续执行暂免征收储蓄存款和证券交易结算资金利息所得税、降低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及单边征收政策;落实降低住房交易税收的政策;调整完善出口退税和关税政策;统一取消和停征100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增税的税种有:适当扩大资源税的征收范围;完善消费税制度,将部分严重污染环境、大量消耗资源的产品纳入征收范围;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的房产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制度,研究环境税及相关税种的改革方案。

  财政部相关人士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从大的税种看,目前比较明确的减税政策是增值税转型,即增值税由增长型转为消费型。

  增值税是中国第一大税种。国务院决定从2009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一改革对于广大的生产企业来说,将直接降低新增固定资产每期提取的折旧额以及企业管理费用,对企业减少增值税支出、增加盈利水平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们现在比较强调的是增值税转型,既优化了税制结构,还使税收制度和整个税制结构更合理、更公平,无论对技术含量高的企业,还是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行业,今后都一视同仁了;而且还能鼓励那些技术含量高的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这些必将对企业负担会有所减轻。”财政部相关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分析。

  除了增值税转型之外,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一位专家向《中国经济周刊》介绍,燃油税,进出口方面的进口税、出口退税,以及个人所得税等,都会在今年的结构性减税之列。

  “这些都是讨论多年的大税种,改革框架已经基本形成。而一些小税种,在操作上没有太大困难。因此,减税细则应该很快能出台。”该专家介绍说,今年政策的特点是动作大、出手快,“如果不救急,就是一种失误,就是政府部门不作为”。所以,政府各个部门都在全力以赴,以应对金融危机。

  6万亿财政收入是减税的基础

  结构性减税,简而言之,就是“有增有减,结构性调整”的一种税制改革方案。“结构性减税”概念第一次出现,是在不久前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较大幅度地增加公共支出,保障重点领域和重点建设支出,支持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实行结构性减税,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据有关专家介绍,“结构性减税”概念出现之前,相关税制改革和税率调整,统称为“结构性调整”,是在税负水平维持不变的前提下的有增有减,而“结构性减税”,虽然也是“有增有减”,但税负总体水平下降。

  社科院财贸所副所长高培勇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结构性减税的核心内容固然是减税,但其背后有特殊含义:一是面对全球性金融危机,当前保增长的根本途径就是扩大内需,而扩大内需在财政上无非是靠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政府税收两个途径。其中,以减税来扩大居民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从而拉动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具有基础性意义。二是我国现行的税制结构需要优化也是实行结构性减税的重要原因。

  业内人士向记者分析,结构性减税意在从量上削减税负水平;主要是从优化税制结构、服务于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着手,其落脚点是减轻企业和个人的税收负担。

  据财政部测算,2009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增值税改革预计将减少财政收入1200亿元。同时,提高出口退税税率也是为企业减轻税收负担的重要途径。而在个人税负方面,个税起征点也有望进一步提高。如果这几大税种同时减税,国家财政收入必然相应减少。

  “实施结构性减税,从今年看,增值税转型会导致税收有所减少,但是达到了几个好处:一是建立了比较好的税制;二是税负更加公平;三是在近期内也达到了增加企业自有资金的目的;更长远来说,还是有利于经济发展,如果经济发展了,最终还是会拓宽税基,至少会增加税基。”财政部相关人士乐观地向记者表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