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海水淡化拯救水危机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08日 22:10  《中国投资》

  文/本刊记者 尹娜

  全球淡水资源正在枯竭,已成为人类生存的最大威胁。从人类的终极生存目标而言,海水淡化已经成为解决水危机的最后防线和救赎。目前,淡水资源严重匮乏的中东地区,已经把海水淡化作为主要的淡水资源。

  早在1977年,联合国水问题大会就提出:水不久将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危机,石油危机之后下一个危机便是水。1996年联合国“对世界淡水资源的全面评估”的报告中第一次提出:缺水将严重制约下世纪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并可能导致国家间冲突。

  而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海水淡化技术研究和产业应用,并提升至战略高度,抢占产业和技术制高点。

  海水淡化大势所趋

  我国沿海地区天津、大连、青岛、浙江都相继建设了一批海水淡化项目。到2007年初,我国已建成海水淡化装置43套,日产淡水量15.8万吨。目前我国在建和待建的海水淡化工程有30项之多,其中有1/3的工程淡化规模达到了10万吨/日以上。全部建成后,我国海水淡化规模将会达到195.8万吨/日。

  这些项目中,规模最大的是天津北疆电厂海水淡化,建成后规模将达到42万吨/日的规模。

  海水淡化产业在中国能够迅速发展,主要有3大推动力:缺水、水价上涨以及工业需求。

  中国的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不足世界的1/3,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之一。一项调查显示,在全国661个城市中有420个以上的城市缺水,缺水量约70亿立方米。

  自来水价格上涨成为一个必然趋势,国家发改委、水利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多次发出涨价信号。这使得(海水)淡化水与自来水价格更具可比性,为海水淡化产业拓展了更大空间。天津市发改委高技术处副处长常冬至说:“天津市提出一个自来水涨价的基本方案,每吨每年涨5毛钱左右。很可能不久以后淡化水和自来水进入共同的市场,双方在价格上更具可比性”。

  工业发展耗水量的巨大需求,直接推动了我国上马大型海水淡化项目。目前,海水淡化大多数是作为大型钢铁、化工、发电等耗水量大的企业的配套设施建设。

  为了节省能源、资源的运输成本,提升全球竞争力,中国大型钢铁、化工和发电项目都在沿海地区上马,或搬迁到沿海地区,形成临海工业布局。这些地区淡水资源非常紧张。对于天津、青岛、大连等地新上马的大型发电、化工项目来说,配套海水淡化已经成为一个战略选择。天津大港新泉海水淡化项目,就是为一个百万吨大型乙烯化工项目提供淡水资源。在首钢曹妃甸项目和鞍钢鲅鱼圈项目中,海水淡化项目作为循环经济的一个亮点。世界上超超临界百万千瓦级容量最大的火电厂——华能玉环电厂运转每天需要3万多吨淡水,全部来自于海水淡化。

  政策激励日渐成熟

  一个关系到国家未来竞争战略的产业,在发展起步阶段尤其需要政策的大力支持。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海水淡化技术及应用在国外蓬勃发展,但我国在这方面进展缓慢。直到90年代末,在国家部委的重视和政策扶持下,海水淡化产业发展非常迅猛。

  2005年,国家发改委、海洋局、财政部联合发布了《海水利用专项规划》,《规划》详细介绍了中国目前的水资源状况和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重要性,并据此规划2010年乃至2020年海水利用发展重点、区域布局和重点工程,提出了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相关政策和保障措施。

  这是国家首次出台的海水利用专项规划政策。规划出台后,大大鼓励了沿海地区政府、企业以及其他资本参与海水淡化项目建设,并且有大批工程上马。《海水利用专项规划》之后,又有一批关于技术成果转化、产业标准以及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法规出台。

  2006年,为了进一步推动和规范海水淡化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发展标准化,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国家海洋局等部委制定了《海水利用标准发展计划》。

  2008年10月,国家海洋局联合科技部发表的《全国科技兴海规划纲要》中,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调了“重点开发应用海水淡化技术”,加强海洋技术成果转化,抓好大规模产业示范工程,“带动海水利用产业快速发展”。

  此外,相关的税收政策以及循环经济法规中都有相应体现。在2008年1月1日正式生效实施的新《企业所得税法》中,对于从事海水淡化项目的企业实行税收优惠:企业从事海水淡化项目的所得,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给予“三免三减半”的优惠,即前3年免税,后3年税收减半。

  2008年8月29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国家鼓励和支持沿海地区进行海水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节约淡水资源”。

  另外,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法规中也有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支持。

  在政策暖风的吹拂下,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设计的技术和设备先后涌现出来。

  2004年6月4日,山东黄岛电厂3000吨/日低温多效海水淡化示范工程建成并投入运行,这项工程是国内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自主设计、自主加工制造蒸馏淡化装置,这是我国海水淡化技术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

  2006年11月,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承担了“5万吨/日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成套技术与装备开发”课题,为了攻克大型海水淡化成套技术,重点突破单机25000吨/日低温多效蒸馏海水淡化工艺、设计、制造、运行等关键技术,进一步推进海水淡化技术的自主创新,提高国内产业的竞争能力。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批具有相当实力和竞争能力的国内海水淡化工程和设备制造企业,中国众和海水淡化工程有限公司、天津膜天膜工程技术公司、滨海环保装备(天津)有限公司、青岛华欧海水淡化有限责任公司等等。

  根据滨海环保装备公司总裁助理黄劲松的介绍,他们通过委托加工来引进、吸收、消化国际先进海水淡化技术,发展自己的海水淡化装备;然后再通过这种模式升级换代,走出国门承揽海外业务。目前,公司已经承揽了泰国伟成发集团标的额4.8亿美元、日产42万吨海水淡化工程,这也是国内海水淡化公司目前“走出去”的最大项目。

  《中国投资》获悉,为了保障实现《海水利用专项规划》目标,目前国家发改委、海洋局等有关部门,正加紧研究制定《关于加快海水利用产业化的指导意见》,尽早出台若干海水淡化产业发展的实质性支持政策,促使海水淡化解决沿海地区的缺水问题。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