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制造业就业冲击大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05日 02:3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从动态看,世界经济危机已对我国就业产生不利影响,2009年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本轮经济扩张的领军行业是制造业,带动就业最多的也是制造业,未来受世界经济危机冲击最大的也是制造业。未来几年,我国制造业将面临大的调整,制造业就业将受到冲击。

  ⊙步德迎

  

  2009年面临的就业环境

  1、中国经济周期进入减速通道。中国本轮经济周期创下改革开放以来最长的扩张期纪录,1999年我国GDP增长7.6%,达到上轮周期的谷底,从2000-2007年持续保持了8年的扩张势头。2007年是本轮经济周期的峰年,从2007年3季度开始,我国经济已经由持续的扩张转为收缩,GDP增速逐季回落,尽管2008年下半年后中央已连续出台了刺激经济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组合拳,但经济下行的趋势并未改变,这说明未来主导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将是经济周期,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只可能减缓经济下行的程度,而不可能根本扭转经济周期的发展方向。

  2、世界经济也进入经济周期的收缩期。本轮世界经济周期与以往相比有三个重要的特点:一是经济全球化程度达到了空前水平;二是上一轮经济周期的调整极不充分;三是本轮经济周期中各国货币政策比较一致。三个特点决定了在本轮世界经济周期的收缩期中要完成上轮周期和本轮周期结构调整的双重任务,加上经济全球化导致周期性调整的同步震荡以及长期低利率政策在全世界范围形成的房地产泡沫和证券市场泡沫的破灭,导致本轮经济周期收缩的幅度会比较深,持续的时间也会比较长。

  至今较少有人称目前美国的经济情况为经济危机,说明社会还没有认识到金融危机的根源来自实体经济,其实质就是经济危机,金融危机只是经济危机在金融领域的反映。美国金融危机起源于次贷危机,次贷危机则起源于房地产泡沫破灭。而房地产泡沫破灭又必然导致上下游产业的需求收缩,其影响是逐步扩散的。目前各国政府救市的政策,只可解本国银行体系于倒悬,并不能阻止实体经济的收缩,很可能走上日本上世纪90年代泡沫破灭后经济长期萧条之路。

  综合分析,始于2007年的世界经济调整,其时间长度将在5年左右,但不同类型国家会有所不同,新兴国家调整的时间会短一些,而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则会调整更长时间。

  

  2009年及其后若干年就业展望

  1、国际贸易收缩将严重影响我国就业。在我国本轮经济扩张和就业增长中,外向型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本次世界性经济危机中的重灾区美国、欧盟,恰恰是我国外贸最大的出口国家,因此,受冲击最大的也必然是外向型经济。随着危机的深化,这些国家将相继出现经济衰退、收入水平下降、失业人口增多的情况,进口需求必将随之减少,虽然一些生活必需品的进口需求对收入的弹性较小,那些与进口国产品价差较大的产品甚至可能存在负弹性,但对我国产品的总需求必将由持续高增长转为低增长,甚至出现负增长。而外向型经济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因此,出口下降对就业的影响很大。

  我国对外贸易的竞争对手主要是各新兴国家,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许多国家的货币对美元大幅贬值,而我国人民币对美元却持续升值,而且仍存在长期升值预期,将使我国部分出口产品失去价格优势。这一因素将从两个方面影响我国就业,一是其他国家企业争抢我国市场份额,减少我国出口总额,使我们失去相应的就业;二是降低我国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吸引力,甚至吸引已落户我国的外商投资企业转移出去,原有企业工人面临失业。

  2、国内经济调整将影响就业。(1)经济周期性调整的趋势无法改变。2009年,面对空前严重的世界金融危机,中央已经和将要采取一系列刺激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但根据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几次经济周期调控的经验,经济调整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宏观调控只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调整的力度和时间,而不可能消除经济调整。(2)本轮经济周期中制造业对就业举足轻重。上一轮经济扩张中(1991-1994年)投资增长最快的是房地产业,而本轮经济扩张中(2001-2007年)投资增长最快的是制造业。制造业对就业的带动作用要远远大于房地产业,因为制造业投资完成后必须有相应数量的不同劳动者来使用固定资产从事生产活动,才能发挥制造业投资的最终目的。而房地产业投资一旦完成,无论产品售出与否,都与就业关系不大。因此,在本轮经济扩张期中制造业高速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使第二产业新增就业从2005年起连续超过第三产业,为全国的就业增长立下了头功。

  但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本轮制造业的一个最大的软肋就是最终产品以外向型为主,对国外的营销渠道和国外市场过于依赖。当美国金融危机大爆发并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后,以美国为代表的国际市场需求收缩将使我国大批出口企业面临巨大困难,刚刚连续创造最高新增就业的第二产业将会成为创造失业人口最多的产业。这将是就业领域2009年及今后若干年面临的一个最为严峻的形势。

  未来几年,我国已经多年连续回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将有所回升,并不反映在城镇登记失业人口中的大批失业返乡农民工的收入和消费都将大幅度下降,对社会稳定和总需求形成冲击。

  3、新增经济活动人口下降势头稳中趋快。坚持3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使我国人口增长率从最高峰1987年的1.67%逐年下降到2007年的0.52%,与此相应的经济活动人口也在波动中下降,2007年经济活动人口只增加401万人,使国家安置新成长劳动力的压力比10年前明显减轻。根据统计数据推算,未来5年每年新增经济活动人口都将只有微小的下降,但递减效应越往后越明显,到2014年后,新增经济活动人口将出现快速减少,2017年后经济活动人口将出现负增长,劳动力供求关系将发生根本改变。

  4、高技能人才仍将是最抢手的人才。我国劳动力市场在总量上已经供不应求,大量高技能岗位招不到合适的人才,但在部分地区(中西部)、部分岗位(非技术或低技术岗位)的就业竞争仍很激烈。本轮经济调整将为产业升级提供一次机会,也为高技能人才流动创造一次机会,但并不能解决高技能人才总量严重不足的矛盾,随着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推进,这种矛盾将日益突出。

  三大措施促进就业工作

  鼓励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是增加就业的重要途径,已被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地方政府反复呼吁,多次部署,对增加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必须把增加就业与提升产业结构的双重任务结合起来加以解决,把劳动力的需求与劳动力的生产结合起来加以解决。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要大力发展专业技术教育,改变目前的教育目标。目前我国各级教育的目标是提高上一级重点学校的升学率,这是应试教育的根源。邓小平同志1983年为教育题词: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改变教育目标,就无法改变应试教育,就会不断加剧今天一方面高技能人才奇缺,一方面高学历人才失业、文凭贬值的尴尬局面。

  还有一个关于教育的错误口号流毒甚广,那就是扩大教育消费,拉动内需。把教育当成消费是完全错误的。教育是投资,不是消费。把教育当成消费,当然要以满足消费需求为原则,从教育需求者的角度大学招生当然是多多益善,但这样做只对学校有利,对满足学生家长的虚荣心有利,对学生成材不利,对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利。

  我国目前已具备了加快结构升级的资金条件和技术条件,但就是不具备人才条件,使我国企业不得不在劳动密集型行业过度竞争,人才问题不解决,将很难从这次经济调整中走出来。必须通过政府的宣传引导、政策鼓励、资金支持,改善各类专科学校的办学条件,将他们与大学一视同仁,吸引更多的优秀学子从事技术工作。国家应在工资待遇上向高级技工倾斜,在技工职称上应有最大上升空间,最高应与教授齐。

  2、大力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水平。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6年农民工占城镇从业人员比重已高达46.7%。据全国总工会的一份调查,农民工在加工制造业就业中已占68.2%,在建筑业中占79.8%。这几个数据说明,农民工的素质已经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制造业和建筑业的水平。而目前农村教育状况却不容乐观,这是目前农民工素质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国家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通过各种手段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和专业技术教育,这对推进我国工业化、加快产业升级具有十分重要和紧迫的意义。

  3、连续提高粮食价格,扩大需求,稳定就业。每逢经济调整,农村转移人口会自然减少,为城镇就业减轻不少压力。最近国家宣布从2009年新粮上市起大幅度提高粮食最低保护价,可使全国农民一年增收2600亿元,创造出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经济调整中部分失去工作的农民工会回到农村,粮食提价将提高他们对未来的信心,并切实帮助他们度过一段艰难的日子;这项政策也将有效改善农民的生存和发展条件,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因此,在当前形势下提高粮食最低保护价,是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的一招妙棋,具有一石多鸟之功。如果能在已经宣布的提价之外,宣布2010、2011年每年提高最低粮食收购价5%以上,有利于让农民形成收入增加的稳定预期,使扩大农民消费的效果更显著。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