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物美是否会成下一个汇源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31日 17:37  《新财经》

  随着张文中一审判决结果出来,国外风投有意收购物美的消息也不胫而走。业内不禁担心,同为民族企业的物美,是否会成为下一个汇源?《新财经》记者就此问题采访了物美商业副总裁徐莹。

  《新财经》:有消息说,物美正在与国外投行接触?

  徐莹:是,一些投行有这样的意愿,在与我们做一些探讨。对物美感兴趣的投资方很多,但截至目前,上市公司还没有接到大股东的明确意向。

  《新财经》:第一次与投资机构接触大概是什么时候?

  徐莹:2006年,张文中的事刚出来的时候就有。只不过收购起因不同,当时有的投资者提出收购物美,是认为物美无法存活下去,也有的是认为物美是一家优质公司,愿意帮助物美在非常时期渡过难关。现在情况又有所不同,经过两年多的考验,物美仍然在成长,投资者看中的是物美的基础和良好发展前景。尤其是现阶段,针对张文中一审判决的结果,投资者总会问,物美是否会继续做下去?但是,大股东具体有哪些考虑,上市公司目前还没有可以披露的任何信息。

  《新财经》:您怎么看待这种并购的合作方式?

  徐莹:被投资者看中是件好事,说明物美本身有价值。现在对物美的估值远远低于它本身的价值。大股东长期以来坚持的,也是对团队的要求,是把自己企业的事情做好。至于今后物美的股权如何变化,并不是我们管理团队需要考虑的事情。我们只需要做好自己的事,按照企业既定的战略和方向,保持和提升公司的价值。

  《新财经》:也有人质疑,物美有没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汇源被外资竞争者收购?您怎么看?

  徐莹:汇源之所以能以高溢价被可口可乐收购,是它在行业里价值的体现,至少在同行竞争者眼中是这样认为的。物美被比作零售行业的汇源,是被看做了中国零售行业中最具成长价值和投资价值的平台,尤其对于希望大举进军中国市场的外资零售商来说。如果单纯从企业所有者的角度看,汇源所有者的做法有他的道理,自己把企业培养好了,然后以被认可的高价值出售,有什么不好呢?对整个行业整合和提升效率也都是件有意义的事情。但是,如果从保护民族品牌角度看,肯定是对民族品牌的打击。毕竟,一个中国品牌也许就这样消失了。

  《新财经》:您是倾向于应该抛开这些民族情结的?

  徐莹:其实,已经有过很多这样的讨论:品牌有没有国界,企业有没有国界?我觉得,不同行业还是要区别看待。比如在法国,零售业是完全被保护的,他们的零售业没有外资的影子。印度也是,同样作为新兴经济体,面临向外资开放市场,但印度政府把零售和流通行业控制得很严,所以,印度的零售商较少受到外资的压力。2002年,中国政府特别出台政策,扶持5~10家大型流通企业加快发展现代化进程,说明中国的流通企业现代化程度是非常低的。因此,当零售业作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一个开放程度非常高的行业时,中国的本土流通业受到了外资很大的冲击。流通渠道直接联系着消费者,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上游的生产商,要不要有中国自己的现代流通企业,由本土企业作为流通行业的主力军,这个问题值得重视和讨论。

  《新财经》:物美与投资者接触,张文中知道吗?他是什么态度?

  徐莹:请原谅,我不能代表张文中做任何表态。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