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外贸型企业损害度调查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8日 10:10  中国经营报

  作者:余跃

  对于外贸型企业而言,2008年是个不折不扣的危机年。

  日前,有消息称,2008年11月,我国出口将面临8年以来的第二次负增长。现有统计数据显示,11月份,我国外贸进口总额1898.9亿美元,比2007年同期下降了9%。其中出口1149.9亿美元,下降2.2%;进口749亿美元,下降17.9%。

  尽管企业和政府部门都在积极寻求解救之法,但进、出口额的大幅跳水仍难缓解,以至于有业内人士预测“负增长可能还将持续数月”。这场危机到底还有多深?

  形势逼人

  虽然国家在积极加大对外贸型企业的资金扶持,鼓励他们自我优化和升级,但具体到企业层面,还是面临着不小的困难。

  “尤其是加工贸易型企业转型和升级的困难较大。”广州市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陈来卿说,首先是开拓新市场,比如欧美的市场需求不旺,就转向非洲、东南亚等新兴市场,但新市场开拓也非一朝一夕;二是升级,涉及到产品调整和扩大投资,对于中小企业而言难度较大;三是转内销,企业要开始调查市场、开发产品、销售及售后都是一个全新的链条,“连唯一熟悉的生产环节都与过去大不相同了。”

  身处一线的东莞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秘书长赵维南也感到金融危机“的确很无情”,他表示,短短一年内,东莞6000多家台资企业中约有500家已经转移或倒闭,“台资企业相对稳固,但总有一些出口型企业扛不住急剧的成本增长,“只能哪里的成本低就往哪边去了。”

  “大浪打过来,总有人要牺牲。”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外贸的第一位问题是外需,出口是外需的函数,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国际市场的需求萎缩,“外需对于全球来说都是悲观的。”

  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年初以来,中国对美、欧和日本的出口同比增长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今年4月以来,中国对欧洲的出口累计同比增长已连续5个月下滑,从年初的33 .4%降至25.6%。

  政策回暖

  随着金融危机对出口市场影响的加深,国家外贸政策也呈现不断回暖的迹象。

  相比于2007年国家外贸政策取消了553项产品出口以及下调了2268项产品的出口退税,出台的44号文将1853项商品划入加工贸易限制目录等紧缩政策,今年国家贸易战略指导思路,已经朝着“提升结构”的方向演进,人民币升值和出口退税,正是推进贸易平衡的两大政策。

  2008年6月,国务院要求商务部、发改委、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等几部委在各自范围内调研外贸出口形势。7月份,中央领导纷纷到“受灾”较为严重的江苏、上海、广东、浙江、山东等省市进行调研。

  同时,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外贸形势,国家在今年下半年两次调高出口退税率的基础上,宣布将从2008年12月1日起,进一步提高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机电产品和其他受影响较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调整范围约占全部出口产品的27.9%。

  “早在8月份,纺织服装行业的出口退税已经上调了3个百分点,分摊在客户、贸易商、生产商三个经济主体之间,企业所占到的也就1个百分点左右。”张燕生表示,出口退税等政策毕竟是外部因素,企业自身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我在调研过程中发现,比如浙江等地调研民营企业,并没有太多的抱怨,企业都在积极化解外部压力,调整产品,增加效率以自强自立。”张燕生表示。同时,各地政府也都在积极扶持外贸出口企业。比如,早在今年上半年,浙江等地就号召政府下企业;广东地区也得到中央的扶持;为解决流动性问题,江苏已经针对出口实行提前退税。

  “国家针对外贸出口的政策变动思路是,在年底稳住出口,暂时缓口气,通过明年的调整,到后年实现出口稳定增长。”张燕生表示,中国的经验向来就是在逆境中求生存,出口还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相关报道:

    外贸将试点人民币结算

    外贸试点人民币结算 人民币硬通货地位获得认可

    张家港样本:地方外贸年关保卫战

    搞活流通保持外贸稳定增长

    国务院再出招 扩消费保外贸

    北京地区外贸出现六年来首次负增长

    商务部研究进一步稳定外贸政策 退税率可能上调

    外贸板块逆市顽强翻红

    商务部定调明年外贸:千方百计稳出口

    袁再青: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