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1995: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公司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8日 13:44  《中国商界》杂志

  这一年,邮电部电信总局与美国商务部签订中美双方关于国际互联网的协议,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的建设开始启动。因此1995年的中国,出现了第一批投身互联网行业的先行者。同时,民族品牌开始“收复失地”,与国际品牌进行着激烈的战斗。

  商业大事记

  ●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公司成立

  ●红高粱快餐店挑战麦当劳

  ●刘永好兄弟成为《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榜首富

  ●秦池当上央视标王

  ●王海“打假”

  1995: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公司

  1995年5月,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公司瀛海威成立,最初的发起人主要有张树新、姜作贤、刘杰等人。拥有媒体从业经历的张树新显示了在宣传推广上的卓越能力,瀛海威迅速获得了惊人的知名度。据当时的媒体报道,瀛海威“就像传教士布道一样,向中国人宣讲何谓Internet。”

  张树新的目标是做中国首批的互联网接入商(ISP)。但是,当时市场环境远未成熟,中国全部上网人数还不到8万人。次年1月,号称中国第一个全国网的ChinaNet才正式开通。在大部分中国老百姓并不知互联网为何物时,除了ISP外,瀛海威还要是肩负着培育市场的Internet概念的“普及商”,并要负责内容制作,充当ICP的角色。

  1996年9月,中国兴发集团对瀛海威进行投资,瀛海威的总股本变为8000万元。在强大的资金支持下,这个小公司迅速成长为中国互联网的标杆。当年底,瀛海威已经成为北京知名的ISP。瀛海威更大的梦想是构建一张大网,这个宏大理想曾被视为将“书写着中国ISP传奇”。但是,不成熟的市场环境很快让瀛海威见识到自己面对的困难。

  拿到8000万元投资后,张树新想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组建自己的网络。瀛海威以重金租用了两条通信线路,一条是卫星线路(VIST),一条是国家数据专线(DDN)。公司上下一心,夜以继日地建网。在瀛海威的计划里,1997年要在全国建起20个城市结点,1998年达到40个,让这些城市的用户可以自由漫游。不过,即使不算通信线路的费用,每个结点的开办费用都在200万~?300万元,8000万元其实花不了多久。

  1997年春天,全国大网和上海、广州等8个城市的结点开通。但是,中国电信的一记重拳,让瀛海威的这些努力几乎立即付之东流。同年,中国电信进入互联网络接入市场。它并不提供任何内容,也没打算培育市场,但低廉的Internet访问价格就足以使瀛海威的“大网”身价暴跌。在中国电信的挤压下,到年底时,瀛海威已经出现巨亏。

  当然,张树新的冒进和对市场的乐观判断,让瀛海威雪上加霜。事后有媒体评价说,张树新对企业形象宣传游刃有余,当企业转入实质性经营后,却明显后劲不足。有人评论说,张树新始终没有明白,老百姓究竟需要一张什么样的网。

  1998年6月,由于亏损严重,并且后继资金匮乏,大股东兴发集团与张树新产生冲突。危机四伏中,张树新黯然宣布辞职。2001年,瀛海威开始大量裁员,公司的业务发展一直举步不前。至此,它开始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三年后,一代互联网先锋瀛海威彻底从人们的视野中无声地消失了。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