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开行股份公司昨在京挂牌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7日 07:24  东方早报

  早报讯 中国首家由政策性银行转型而来的商业银行浮出水面。昨日上午九点半,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开行股份公司”)在北京正式挂牌成立。原国开行行长陈元、交通银行(601328,0328.HK)前董事长蒋超良分别担任国开行股份公司董事长和行长。

  大国企争当战略投资者

  国开行股份公司承继原国开行全部资产、负债、业务、机构网点和员工,注册资本为3000亿元。财政部和中央汇金公司分别持有国开行股份公司51.3%和48.7%的股权,财政部成为第一大股东。据财经网报道,这也是国开行股份公司的正式成立时间此前一拖再拖的一个技术原因。

  国开行股份公司董事会由15名成员组成,汇金、财政部、国开行分别在其中占据4席,另设3名独立董事。

  国开行的改革一直备受关注。央行从2005年开始着手研究国开行商业化改革方案,2007年12月31日正式确定由汇金公司向国开行注资200亿美元。今年2月,国务院批准了国开行改革实施总体方案。但随后,该行改革进程中出现了一些负面声音,使得该行股份公司挂牌时间拖延至今。

  今年6月初,该行副行长王益因多年来在证券市场的违法违规活动而被“双规”。随后,国家审计署公布,在2007年下半年对该行进行的审计中,发现该行部分信贷业务存在风险,同时发现违规发放贷款91.04亿元,被挪用贷款245.72亿元,其中58.41亿元贷款违规进入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等。此外,国开行大笔增持英国巴克莱银行的努力也遇到政府阻力,最终作罢。

  如今伴随着喜庆的挂牌气氛,一切似已云消雾散。

  据财经网报道,根据计划,国开行计划在H股和A股实现两地上市。国开行目前正在遴选战略投资者。目前报名者踊跃,大型国企居多。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此前已表态,将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入股国家开发银行。

  “以国开行现有的财务状况,启动上市后,估计一年内就能完成上市,即使是在目前惨淡的市道下。”一位投行界资深人士表示,“然而,国开行面临的一个最大问题,是如何向投资者解释它的盈利模式新故事。”

  暂不能吸收居民存款

  在这个新故事里,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国开行未来的资金来源问题。

  这在股份公司挂牌当天有了明确说法。据财经网报道,银监会副主席蔡鄂生根据银监会关于国开行改制设立的批复宣布,国开行转型后获取资金的范围有所扩大,可以通过吸收居民储蓄之外的公众存款、发行金融债等筹集资金。

  “国开行不能吸收居民存款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国开行主要做中长期贷款,这和多为短期的居民存款存在期限上不匹配。”某金融专家说。

  可查的资料显示,国开行于1994年成立,为三大政策性银行之一,系国务院直属的具有国家信用的开发性金融机构,负责为国家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国家重大项目的建设提供政策性金融支持。

  长期以来,倚赖国家信用,国开行在中国债券市场中是仅次于财政部和央行的第三大发债主体,其债信评级和担保评级一直为最高级别AAA,融资能力强,融资成本低,目前国开行金融债券存量占全国银行间市场债券存量的20%。

  资金来源新迷局

  根据最新批复,国开行在享受国家信用方面,获得了过渡期安排。国开行挂牌前发行的存量人民币债券风险权重全部为零,挂牌后新发行的债券风险在2010年底前为零,2010年后由银监会按市场化原则另行研究确定规定。此外,国开行提供的担保业务的风险权重,则从即日起按商业银行确定。

  问题随之而来。

  一旦过渡期结束,已转为商业银行的国开行发行债券的信用评级,显然不会再和以前一样和国债同等级别,商业银行持有国开行债将占用其资本金,这会造成商业银行未来对新增国开行债的持有欲望下降,进而导致国开行发债的资金成本上升。目前商业银行的债权风险一般为20%左右。这意味着,到2010年后,国开行的资金成本会骤然上升约20%。

  国开行用什么去弥补这块上升的资金成本,又能否筹集到未来需要的必要资金,这都是需要回答的关键问题。

  已有业内专家指出,过渡期后,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国开行势必面临诸多挑战。营业网点少,客户资源有限,业务品种过于单一,工作人员的市场化运作经验较浅,中间业务占比较低,都将使国开行的商业化运作之旅难言顺利。

  陈元则表示,国开行探索了市场化方式支持发展、防范风险的有效路径,未来还将继续发挥国开行在中长期投融资的优势和作用。按照国开行的商业化转型方案,除设立集团性质的银行股份公司外,还将另设两大子公司,分别负责直接投资和投资银行。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