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1990:外国品牌抢滩中国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5日 14:50  《中国商界》杂志

  1990年的中国,是从一片打击假冒伪劣的讨伐声中开始的,经过大半年的治理和整顿,经济从过热迅速转入平稳,之后则重新启动开放与发展的主题。9月,北京亚运会成功举办,给沉闷了两年多的企业界带来了商机。同时,国务院浦东开发政策的确立,让上海再度成为中国经济成长的龙头。

  商业大事记

  ●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

  ●麦当劳等外国品牌来到中国

  ●长虹成为全国最大彩电制造企业

  ●国家整顿市场,打击假冒伪劣商品

  1990:外国品牌抢滩中国

  这一年,几乎所有向往时尚生活的中国消费者都知道,深圳有一条“中英街”,在那里可以买到最便宜的洋货。

  1990年10月8日上午,内地第一家麦当劳餐厅在深圳正式开业。虽然早在1975年麦当劳就在香港开设了分店,但迟至1990年10月8日上午,内地第一家麦当劳餐厅才在深圳市解放路光华楼西华宫正式开业。这家餐厅拥有500个座位,是麦当劳(香港)有限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共投资4000万港元。麦当劳由此揭开了抢占内地快餐市场的大幕。

  而此时比它早进来3年的肯德基早已赚得钵满盆满了。《纽约时报》在报道中羡慕地说,“每天一到吃午饭的时候,北京3家肯德基炸鸡店就门庭若市,排队的人里三层外三层,两块炸鸡、一点土豆泥、一点卷心菜沙拉和一块面包就要8.5元。天安门附近的分店更创下肯德基单店最高销售纪录,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盈利最好的连锁店”。

  那些早早来到中国的外国品牌都尝到了甜头。最早来到中国的法国服装品牌皮尔?卡丹开在北京的一家专卖店每天就有2.3万元的销售额,一件不起眼的服装标价就高达1500元。9月,皮尔?卡丹本人又来了一次北京,他被特许在以前的皇宫紫禁城里举办了一场热闹的时装秀,在过去的几百年里,这是破天荒的第一次。这位很有商业头脑的时装大师还同时代理了迪奥、瓦伦蒂诺等意大利品牌在中国的销售权。香港《文汇报》撰文《洋货狂袭中国》,它从吃穿住用等方面分析洋货对国货以及消费者观念的冲击,作者惊呼:“任凭洋货长驱直入,充斥市场,其严重后果令人不寒而栗。”在这样的言论背后,似乎已经看到在不久的将来,必定会有一次国货振兴的运动。

  这一年,几乎所有向往时尚生活的中国消费者都知道在深圳有一条“中英街”,那里可以买到最便宜的洋货。这是一条长约250米,宽不足4米的小街,位于深圳与香港交界的沙头角,从1979年开始,这里就成为一条特许的免税街,内地的游客参加指定旅游公司组成的旅游团,办理完“特许证”就可以进入购物。每天,在入关处排队的游客宛如长龙,人们领到“特许证”后就立刻挤进小街,先是站在标有“中英地界?光绪二十四年”字样的石质界碑前拍照留影,好奇地眺望一眼近在咫尺却无比神秘的香港岛,然后就冲进300多家小店铺里疯狂抢购各种时髦的小商品。一位叫刘福来的店主后来回忆说:“那时候从早上开门一直到落闸,生意都很好,大陆的观光客对这边的东西不论什么都感兴趣,录像机、照相机、金首饰、衣服,甚至连力士香皂都抢着买,基本上不说价。”一直到1997年香港回归前后,“去中英街购物”依旧是无数内地消费者最向往的购物行动之一,这里每天有超过1万人次的游客,节假日和高峰期游客数量超过10万人次,一年游人量达1500万以上,成为全国知名度极高,也最奇特的购物观光地。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