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1988:管金生与“杨百万”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5日 14:50  《中国商界》杂志

  1988年的中国,宏观经济再趋紧绷,此前三年多的高速增长让中国列车再次驶入经济周期的敏感地带。全国人大通过宪法修正案,“私营经济”的提法第一次出现,但受“物价闯关”失利的影响,这一年的中国企业乏善可陈。

  商业大事记

  ●王波明、高西庆筹建中国股票交易所

  ●宝洁来到中国

  ●管金生创办万国证券,“杨百万”赚第一桶金

  ●北京市第一批私营企业注册

  1988:管金生与“杨百万”

  1980年代后期,邓小平视察上海,并表示了把上海外滩建成东方华尔街这一构思。管金生热血沸腾。他一夜不眠,奋笔疾书,下笔万言,痛陈创建中国证券市场之重要,并请愿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的建议被接纳,并被批准“试点”。

  1988年年中,上海先后组建了三家证券公司,分别是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后来转给工商银行(上海分行)的申银、交通银行的海通和股份制的万国。前两者受体制内管束较多,而股份制的万国则天然地显出它的优势,其总经理名叫管金生,他后来有“证券教父”的名号。

  万国创办,管金生第一眼瞄上的是国库券。中国从1981年开始发行国债,按国际惯例称为国库券,在相当一段时期里,由于缺乏流通性,所以很不受欢迎,不少地方政府要求所有党员和公务员必须购买,有的索性在工资中强行摊派发放。到后来,很自然地出现了国库券地下交易,一些人以五、六折的低价收购国库券。由于各地的收购价格不同,便形成了一个有利可图的“黑市”。这些行为虽属违法,但却日渐蔓延,已成无法遏制之势。

  到1988年3月,财政部被迫作出《开放国库券转让市场试点实施方案》,允许国库券上市流通交易。4月,上海、深圳、武汉等七城市率先试点开放,6月又开放了54个城市。管金生是第一个从国库券流通中嗅出商机的机构券商。当时,全国银行并无联网,所以各地的国库券价格相差很大,万国只有十多个人,管金生率众倾巢而出,跑遍了全国250个大中小城市和偏远乡村,到处收购国库券。有一次,他亲自到福州去采购,一出手就吃进200万元的国库券,这些从无数散户手中收来的券额都是5元、10元的,足足塞满了几个大麻袋,他租了一辆汽车直送上海,装不下的两个大旅行袋,他一手拎一个坐飞机回去。在机场安检入口,他好说歹说硬是没有让安检人员打开旅行袋检查,到上海的时候,袋子的底部已经撑破了,他连拉带抱地总算出了机场。

  到1989年,万国的营业额做到了三亿元,成为当时国内最大的证券公司,其中绝大部分的业务来自国库券的倒卖套利。如果说,双硕士出身的管金生是一个商业高手的话,那么,上海城里一个姓杨的仓库管理员则算得上是“天才”了。

  1988年2月,杨怀定从一家国有大厂辞职。他订阅了几十份报纸,天天看报,想从公开信息中逮到能月进63元(当时在工厂上班的工资)的机会。4月的一天,《新闻报》上一则消息引起老杨的关注,“上海将开放国债交易”。于是,他就在4月21日开市的一早赶到西康路101号,别人不敢买,他买,他用此前做“星期六工程师”攒下的一万元钱全部买了三年期国库券。“银行利率5.4%,三年期国库券年利率超过15%,为什么不买?”等到下午,很多人明白过来,纷纷买入时,价格一下就涨到112元,杨怀定就抛掉了。就这么半天时间,他一下就赚了800元,一年的工资也出来了。

  杨百万发现全国8个城市的国债价格差异很大,于是,他开始日夜兼程做起了国库券异地交易。到这一年年底,他掘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100万,“杨百万”的大名也由此而来。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