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1986:鲁冠球树“共同富裕”典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5日 14:50  《中国商界》杂志

  1986年前后,乡镇企业的崛起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河北、山东等很多地方出现了“经济联合体”,国营企业把自己的一些业务以承包或联营的方式转包给乡镇企业,以此形成联盟格局。

  商界大事记:

  ●鲁冠球、史来贺成为改革典型

  ●温州模式出现,抬会被查封

  ●联营成为最知名的经营方式

  1986:鲁冠球树“共同富裕”典型

  早在几年前,善于经营的鲁冠球就是浙江当地一个小有名气的厂长,他很早就让自己的工厂走上了专业化的道路,专心于汽车万向节的制造,在1984年他还花8000元向浙江大学“买”进了一位大学生,在当时,大学生进乡镇企业工作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1986年4月,《人民日报》刊登长篇报道《乡土奇葩——记农民企业家鲁冠球》,鲁冠球因此成为乡镇企业的带头人和“共同富裕”的典型。在这篇报道中,记者除了对鲁冠球的经营能力大加褒扬之外,更津津乐道的是,鲁冠球是一个无私的共产党员,是共同致富的带头人。记者借用鲁冠球的嘴巴说,“这把火(指通过创办企业摆脱贫困)要烧到围墙外去,让全乡人民逐步富裕起来。”记者还列举了很多事例,如鲁冠球把自己应得的25万元承包收入全部“捐”给了企业——事实上这后来成为万向集团产权改革的最大伏笔,当时,鲁冠球在接受法新社记者的采访时说:“如果我的收入与工人的收入悬殊太大,就会出现紧张关系,而我希望工人努力工作,如果他们看到我比他们拿的多得多,他们就会失去自己是工厂主人翁的感情,而这对于事业是不利的。”他还参与建设了乡里的中学教学大楼、农贸市场和饲料加工厂,他把乡里尚未安排的108名复员军人都招进厂里,全乡每十个人就有一个人在他的厂里工作。因为鲁冠球厂子的发达,乡里还修起了四条贯穿全乡的大马路,有一半的家庭住上了“小洋楼”。

  很显然,这样的描述是极其蛊惑人心的,它传达出的信息和展示的景象是,政府鼓励有能力的人创办企业,同时希望他们除了自己富裕之外,还应当承担起让周围的人都富裕起来的责任与义务。

  两年后,鲁冠球以1500万元向杭州萧山宁围镇政府买断万向节厂一半股权给参与创业的人,万向成为当时还颇受争议的“民营企业”。为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与创新意识,鲁冠球提出“利益共同体”概念,他认为,中国目前存在的自主创新不足,主要是文化原因。只有大家成为利益共同体,才能激发员工的自主创新能力,公司也会获得壮大与收益。因此,鲁冠球把万向节的资产切一半给政府,留一半给参与创业的人。

  鲁冠球的经验开始在浙江得到推广。1993年,在浙江的乡镇企业中,开始推行以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改革以产权清晰、政企分开、制度创新为核心,以搞活企业、发展经济为目的。

  到1995年3月,浙江全省已有2.5万乡镇企业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占乡镇企业总量的32%,其中改造为股份合作制的乡镇企业有7500家,组建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近500家,组建省、市及企业集团300多家。到上世纪90年代末,这场规模巨大的产权量化运动在曲折反复中宣告完成。

  浙江乡镇企业的崛起以及其后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形成的民企大发展,形成了中国经济风景线中独特的浙商群体,他们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风云变幻中始终独领风骚,成为中国第一商人群体。2000年6月10日,鲁冠球当选为中国乡镇企业协会会长,成为第一位当选为全国性行业协会会长的企业家。追求自主经营、稳健发展的鲁冠球,被喻为企业界的“常青树”。而横店集团徐文荣、广厦控股楼忠福、雅戈尔李如成等“第一代”浙商,至今仍活跃在浙江乃至全国、全球的经济舞台。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