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1985:海南汽车倒卖案震惊全国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5日 14:50  《中国商界》杂志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1985年的中国经济再趋过热。企业的不断创建与消费需求的增多,使得生产资料的短缺现象越来越严重。国家取消对企业计划外自销产品价格的限制,“价格双轨制”正式形成。与此同时,在当时的全国各地,设备引进热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商界大事记:

  ●海南汽车倒卖事件

  ●晋江假药案件

  ●沈阳三家国企首次接到《破产警戒通告》

  1985:海南汽车倒卖案震惊全国

  1984年1月,邓小平南巡之后,中央即决定开放沿海14城市,比邻香港和深圳的海南理所当然地成为开放的重点区域。当时的海南行政区党委书记、公署主任雷宇算过一个细账,“海南岛要发展,必须要有原始积累,靠中央靠外援都不行,只能自己‘草船借箭’。”

  雷宇的“借箭计”,便是把中央给的特殊政策转化成真金白银。早在1983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曾经批转过一个文件,《加快海南岛开发建设问题讨论纪要》,其中指出:“海南行政区可以根据需要,批准进口工农业生产资料,用于生产建设;可以使用地方留成外汇,进口若干海南市场短缺的消费品(包括国家控制进出口的商品)。”不过,这个《纪要》又明文规定“上列进出口物资和商品只限于海南行政区内使用和销售,不得向行政区外转销。”雷宇的“借箭计”则把后面的这段文字给轻描淡写地“忽略”了。事实上,在当时的深圳,靠进口国家控制商品来赚钱的公司比比皆是。

  为了又快又多地利用政策,完成原始积累,雷宇和他的部属们很自然地想到了汽车,跟进口一些小家电、办公设备等相比,它无疑是利润最丰厚、也是内陆市场最欢迎的一个重量级商品。当时雷宇的算盘是,“进口1.3万辆转卖到内地,赚两个亿就行了”。

  那是一个酷热难当的夏天,汽车像潮水般涌进海南岛,全部停在海口市内外,密密层层,一望无际,在阳光下五彩缤纷,闪闪发亮,形成了一个蔚为壮观的场景。海南岛几乎人人都在谈论汽车。随便到哪间茶楼、饭馆、商店、机关、工厂、学校、直至幼儿园、托儿所,听得人头昏脑胀的一个词汇,就是“汽车”。工商局积极为来自全国各地的买家办理“罚款放行”手续,只消罚款四五千元,盖上一枚公章,这辆汽车就可以堂而皇之地装船出岛了。在这中间,贪污、行贿、受贿、套汇,所有作奸犯科的活动均在阳光下公然进行。事后清查,在短短半年里,海南一共签了8.9万辆汽车进口的放行批文,对外订货7万多辆,已经开出信用证5万多辆。进口用汇总额,高达3亿美元。

  9月,海南大量进口汽车引起中央关注,国务院派人前来调查,海南行政区政府的上报材料与实际情况大有出入:“第一,海南进口的所有汽车,都是在岛内销售的(所有汽车发票上都盖着‘只限岛内使用’和‘不许出岛’的字样,这是事实)。第二,目前已经到货的车,不足1.5万辆(这也是事实,但上报材料没有提及已经发货,正朝着海南破浪而来的那几万辆汽车)。第三,海南对进口物资的管理,十分严格,一律不准出岛,违者要受处分。”就在行政区政府上报这份材料的同时,成千上万的日本汽车,正在海口市的港口源源不断地卸下。从9月25日至10月10日,海南至少又批准了8900多辆汽车进口。

  11月25日,雷宇在一份致国务院特区办的电报中仍称,“到目前为止,海南岛进口的汽车全部都是在岛内销售的。” 而国务院特区办已经不再相信海南的报告了。12月,雷宇被召到广州,省政府明确命令他停止汽车进口。至此,狂潮才戛然消歇。一直过了很多年,人们仍然可以在大江南北的道路上看到一些挂着“粤字”牌照的高档走私车,它们都是当年海南案的遗物。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