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京沪深楼市反弹 能否持续回暖还有待观察(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8日 04:36  大众网-齐鲁晚报


  原因

  持续利好产生“新政策行情”

  “11月份部分城市之所以会出现成交上升的现象,除了成交结构变化、政策性住宅占比增大的因素外,主要是一系列‘房产新政策’产生了影响。”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说。

  从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针对房地产的“救市”举措,到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人民银行出台“组合拳”,再到国务院进一步提出正确引导和调控房地产走势,落实和完善促进合理住房消费的政策措施,房地产调控的利好政策逐渐形成。特别是各地下调普通住宅标准后,很多成交房屋都挤进减免税费、降低个贷首付及利率的范畴,对刚性需求者入市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央行自11月27日起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1.08个百分点,加上此前的3次降息,5年期商业贷款利率已累计下调1.89个百分点,公积金贷款利率累计下调1.08个百分点。再加上首次购买普通住房家庭可享受0.7折利率优惠,购房者的利息支出大大减少。以30万元公积金加30万元商贷组合贷款、20年等额本息还款计算(商贷按利率下限执行),每月可少还贷款734元,20年累计少还利息17.6万元。

  在持续的利好刺激下,原本被迟滞的刚性需求集中释放,给楼市带来了久违的“新政策行情”。上海的数据显示,在降息后的11月28日-30日,全市商品住宅日成交量都在4万平方米以上,尤其是11月29日,一手住宅成交面积达到了5.54万平方米,接近去年楼市的平均水平。

  观点

  回暖尚需时间 盘整仍将持续

  市场人士认为,仅凭一个月的成交反弹就说楼市已经“回暖”,尚属言之过早。“要判断市场发展趋势是回暖或转冷,至少要出现一个季度的持续的方向性变化。”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杨红旭说,而目前时间跨度还很短,没有比较价值。

  中国指数研究院副院长陈晟表示,11月楼市成交回升是各方力量配合的结果:政府税费减免一点,银行贷款利率降一点,开发商房价降一点,消费者理性积极一点。但这是建立在此前成交过于惨淡的背景之上的,随着各方利好因素释放空间变小,反弹持续的动能也将减弱,楼市回暖还需要时间。

  “外部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持续扩散,我国居民对未来收入及消费信心也趋于保守,这些都抑制了楼市的购买力。” 陈晟说,“楼市反弹难以一蹴而就。”

  11月楼市“小阳春”行情某种程度上属于“结构性”反弹。从北京的成交数据来看,保障性住房扮演了重要角色,有约五成的成交属于经济适用房及限价房。随着未来保障性住房供给的进一步增加,市场博弈也可能进一步分化。

  杨红旭表示,成交量的短期波动不能作为评判政策效力的终极标准,只有当市场真正到达底部,然后迈进新一轮上升通道后,才能证明政策效能“由量变完成质变”。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写进博客
复制标题和链接发给好友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