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经济需要新的驱动力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6日 04:06  大洋网-广州日报


  对于中国经济和广大企业而言,冬天无疑已经来临。由于“气温”剧降,不少来不及准备“过冬”的企业正在忍受煎熬,期待“春天”早日到来。

  不少经济学家预测,由于政府的救市措施力度大,中国经济明年下半年应该可以触底。不过笔者以为,不管对未来宏观经济形势的预期如何,都应准备充足以便熬过“冬”。

  回顾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轨迹,我们会发现,规律性是如此之强。自1978年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三波增长高峰:第一波自1982年到1988年,经历7年的高增长,其间有5年GDP增长在10%以上;然后,经历了两年多的低迷调整期,1989年和1990年中国GDP增长仅在4%左右。第二波高增长自1991年下半年至1997年,历时6年多,其间自1992年到1996年的5年时间里,GDP增长均超过了10%;其后,中国经济又经历了4年的低迷期,其中1998年和1999年未能“保八”。第三波高增长自2002年开始,直至今年上半年,历时也是6年多,其中有5年时间GDP增长超过10%;自今年下半年开始,调整又不期而至。

  由于今天我们已经前所未有地融入全球经济,而目前全球经济正遭遇百年难遇的“冬天”,什么时候春天会来临,谁也说不准,中国经济的此次调整期,很有可能比1998年那次还要漫长。但调整期并不可怕,或许也正是经济持续增长所必需的。上半年物价的高涨让我们领略了持续高增长也有负面效应,此次调整正好可以降降温。

  但是,我们担心和需要用心探索的,是经济再次启动的新动力在哪里。回顾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经济成长的轨迹,我们可以发现,每一次高速的增长,都伴随着重大的制度创新和变革:始自1982年的那波高增长无疑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始自农村的那场大变革释放出的生产力;而自1991年下半年开始的那波高增长则与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市场经济方向的明确紧密相连;对于自2002年启动的高增长,1991年底加入WTO后中国经济全面融入世界市场则功不可没。

  在此次经济调整期过后,中国经济是否会再度启动一轮高增长,取决于能否找到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开放的焦点,并释放出新一轮的生产力。近期,中央政府在财政、货币政策上重拳出台了一系列救市措施,并启动了庞大的投资计划。这些半年前还被视为“洪水猛兽”的措施,对于短期内减缓经济下滑的趋势,应可发挥重要作用。此外,中国经济需要挖掘新的驱动力,才能再次启动新一轮的高增长。

写进博客
复制标题和链接发给好友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