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促增长忧思(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3日 07:27  《财经文摘》

  投资消费,众妙之门

  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中国每年新增城乡劳动力超过2000万,相当于澳大利亚的人口数量,就业形势异常严峻。事实上,由于就业涉及到经济和社会稳定,市场经济国家大多将充分就业列为政府宏观调控目标的首位,使充分就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价值取向。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来说,这个目标显得尤为突出。

  投资是提高就业率的必由之路。4万亿投资救经济、保增长也正是这一逻辑的必然选择。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务院出台了旨在刺激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记者发现,措施中涉及到投资的高达八条,如果将措施的广义性考虑在内,十项措施条条都从直接和间接的角度鼓励投资。

  对中国经济来说政府主导,政策发力,中央搭台,地方唱戏,条块经济的特征浓厚。既然总量已定,蛋糕怎么分就要看条条块块与中央的博弈了。事实上,2万亿已经被铁道部收入囊中,前一时期备受指责的铁道部成为受益最大的部门。

  尽管GDP增长与促进就业有同一性,但是,促进增长并不一定意味着充分就业。

  从产业关联度来看,铁路投资无疑将拉动钢铁、水泥、能源等行业的增长,这些行业中因订单减少导致利润下滑的企业打上一针兴奋剂。不过,从行业密集度来看,依靠这些行业投资下的冲动所能提高的就业本身就值得怀疑。比如,钢铁行业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在节能减排的压力下,能源成为资金-技术密集型,对劳动力的需求有限;以水泥为代表的建材行业可以勉强算得上劳动密集型,但由于近年企业兼并重组力度加大,技术性产能增长较快,指望这个行业能带动多少就业也是一个疑问。

  “现在铁路修建已经高度机械化了,与之相关的行业技术含量也在提高,这样大规模投资铁路的就业效果需要观察。此外,如果投资效率不高,将给未来留下很难背的大包袱。而对解决就业贡献最大的制造业受益不大。”国金证券期货总监黄强的感觉并不乐观。

  “国十条”中,“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对促进就业最值得期待,建筑行业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也是农民工集中分布的行业,如果配合土地流转带来的住房需求增长效应,它或许可以成为当前中国经济中投资与消费衔接最好的手段。不过,房价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变得高度不确定,短期内的需求很难恢复上升,城市居民如此,对刚实现“流转”、手里只有一笔现金、对未来持高度不确定心理的农民来说,更是如此。

  这就是经济形势恶化之下形成的投资-就业-收入-消费的怪圈。这几个经济要素在正常时期良性循环,自然一顺百顺,而在经济下滑的不稳定时期,又可能相互矛盾,相互掣肘。

  4万亿投资促增长、保就业不能不说是用心良苦,不过,在资金来源单一的条件下(以发行国债为主)被转嫁到社会公众,其效果很可能是增发货币,造成通货膨胀,进一步挤压消费,使投资与消费的链条断裂,从而抵消掉政策效果,最终造成滞胀(失业以及不景气同时存在)的不利局面。

  结合投资与消费的最佳手段是形成良性的财富分配机制。不过,据中央党校政策研究室周天勇介绍,中国20%的人集中了社会80%的财富。这样的分配机制要在短时间得到改观,用一句歌词形容,就是“基本上,很难”。毕竟,社会对危机的持续时间已经有了比较一致的认识:至少还有一年。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