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克亮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及天然气的国家,但是中国石油工业的迅猛发展则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的事。自1978年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年代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石油经济管理体制也逐步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新时期中国石油石化行业的发展可以归结为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石油公司的发展。1988年9月17日,国务院撤销石油工业部,成立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1998年7月27日,成立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化”)成立于 2000年2月25日,是一家上中下游一体化、石油石化主业突出、拥有比较完备的销售网络、境内外上市的股份制企业。中国石化的独家发起人——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是国家在原中国石化总公司的基础上于1998年重组成立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中国海洋石油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工业行业。中海油总公司成立于1982年2月15日,而中外合作勘探开发海洋石油的探索早在1978年就开始了。“三国演义”,堪谓目前中国石油行业的基本格局。
应该说,时至今日,三大国家石油公司大体完成了从政企不分到企业自主的角色转变,不仅打破了地域限制,开展有序竞争,而且正努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在更大的范围参与国际竞争。随着中国石油市场的逐步开放,石油市场的竞争主体正在不断增加,石油行业的市场化程度正在逐步提高。
与此同时,石油行业存在的政府管理职能弱化、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缺乏系统的石油产业政策、没有独立统一的监管部门、未形成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等一系列问题也突出地暴露出来,石油经济体制在总体上仍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兹就石油产业链各环节稍详言之。目前,国内石油上游市场的参与主体主要有:三大公司;经国务院同意可以从事油气勘探开发的辅助企业;三大石油公司与地方协议形成的以及这些大石油公司内部衍生的约100家小型石油公司。三大国有企业构成上游市场的绝对主体,现有的近百家小石油公司既无勘查资质,也无采矿权,只能有偿借用三大公司的资质,从而造成石油上游领域市场化程度偏低。在我国石油行业中,只有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石油集团公司被授予石油上下游、内外贸、产销一体化经营资格,所有炼厂生产的成品油要全部交由两大石油集团的批发企业经营,各炼厂一律不得自销。长期以来,国家对原油和成品油的进口实行国有贸易管理,由政府进行总量调控,统一安排进口量。同时允许非国有贸易企业从事少量进口。成品油流通包括石油仓储、原油和成品油批发、成品油零售等环节,是石油产业链中最具竞争性的领域。按照加入WTO时的承诺,我国“入世”三年后放开石油零售市场、五年后放开石油批发市场。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管理,我国石油行业基本上由三大国有石油公司控制,留给其他参与者的空间有限。因为形成了石油供应的垄断,为了调控国有大公司的行为,国家对石油产品价格进行限制性规定,以维护消费者和社会经济的整体利益。
根据以上对国家石油产业链各环节管理现状的简单描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国目前仍处于国家对石油行业相对集中管理的阶段。石油消费市场化和石油供应垄断化已成为当前中国石油市场中的主要矛盾,用户方受制于供应垄断方,形成了供需双方市场地位严重不对等的局面。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