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三通”:厦门新机遇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7日 03:42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何树河 实 习 生 陈柯科

   厦门处于海峡两岸的前沿位置,福建提出全面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后,厦门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中心城市,成为大陆对台政策的先行先试基地。随着“大三通”的来临,厦台区域经济合作将开创一个新局面。

  凸显区位优势

   厦门台湾投资企业协会会长、台商曾钦照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大陆的人力资源比台湾丰富,而厦门是台资企业在大陆的主要落脚点之一,加之闽台两地的“五缘”关系,大三通后将给厦门提供一个更好的发展契机。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张文生教授也认同大三通对厦门的优势所在,但同时他对记者阐述了大三通对厦门不利的一面,“大三通后,厦门原有的区位优势将受到明显挑战,其他港口将会部分替代厦门港口在两岸物流人流方面的作用,十多年往来所积累的优势将可能不复存在。”

   厦门市台办经济处处长张保卫认为,在过去几年中,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的台资贸易运输很少通过厦门港口,而之前通过厦门港口的台资贸易运输在大三通后依然会选择厦金航线,“这条航线可以为台商节约很多时间和成本,大三通后不会分流厦门贸易份额。厦门独特的地理位置与良好的投资环境,将吸引大批台商来厦投资,这有利于厦门发展外向型经济。”

   张文生认为,当前,伴随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全面推进,闽台交流合作继续深化,“海峡经济区”呼之欲出。海峡西岸与长三角、珠三角、海峡东岸的对接和融合加速,福建向内陆地区的延伸不断拓展。

  农业对接

   “近几年,台湾农产品在大陆已经打开一定的市场,大三通后将更有利于厦台农业的对接,尤其是台中、台南地区的农业可以利用闽南地区作为跳板,进而辐射到大陆。” 张文生告诉记者。

   “厦台农业贸易包括双方农产品以及涉农产品的进出口。大三通后对于以鲜为生命的水果贸易而言,厦门与台湾特有的地缘关系成了台果登陆的不二选择。”厦门市台办相关负责人说,运输时间将由原来的8天缩短为4天,运输成本也会减少15%-30%,运输损耗将由15%降为5%。

   这位负责人表示,台湾地区休闲农业旅游开发比较成熟,技术、资金、经营管理比较到位,但同时也存在资源有限、市场狭小、发展空间和经济效益受到限制等问题。而厦门农业休闲旅游起步较晚,从人才、技术、设施、经营管理到开发理念都还有待提升。“两岸在农业休闲旅游方面存在着互补性,两岸大三通后,厦台两地可以运用多种途径加强彼此的交流与合作,吸引台商和台湾农民投资,建设现代化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基地,推动厦门农村经济发展。”

   在厦门经商多年的台商陈庆微说:“随着三通时代的到来,台湾的农副产品进入大陆的管道将出现正常化,可以大大减轻损耗率,降低成本,这对海峡两岸的农业合作都有好处。”

   在一批台资农业加工企业的带动下,目前厦门市的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由少到多、由小到大,其中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6家,国家级7家。去年,厦门市共实现农产品出口6.38亿美元,已初步构建厦台两地农产品贸易基地。据不完全统计,厦门市现有涉农台资企业168家,总投资3.27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2.6亿美元;引进台湾农作物优良品种287个。

  促文化深入交流

   “大三通以前,全国各个口岸台商、台客进出总量在350万-400万之间,而通过厦门的厦金直航与厦门机场的人流量达到90万人次。大三通后,来大陆参观旅游的台商、台客数量肯定会大幅度增加,来厦观光旅游的相对会少些,但总体的人流量依然将保持增长的良好势头。”张保卫说。

   “全面三通后,在客运方面,厦门港将变得更重要。”厦门港务集团和平旅游客运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培植说,厦门本身也是一座旅游城市,通过旅游中转将给厦门带来更多的客源。他说,“三通后,国内许多地方都计划开辟线路直通台湾。对大陆其他距离台湾较远的港口来说,开辟赴台客运航线不太现实。厦门由于地理位置上的优势,直航台湾的客轮、邮轮航线等接待的旅客量将会增加。一些国内旅客还是会先乘飞机到厦门,再从厦门转乘轮船去台湾,还可以取道金门去台湾。旅客安排行程时有了更多选择,不过,在厦门港中转,有出行成本的优势。”

   张保卫介绍,每年来厦寻根谒祖的台湾人数量都在增加。张文生说,许多台湾人未来会到厦门安家置业,促进两地的和谐发展,但这需要一个过程。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