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粮食不少种 农民却富不起来”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6日 00:25  中国经济时报

   村民们说,“较以前,农民收入确实提高了,现在没有农业税,国家还给补钱,大家都挺高兴。只是种粮成本比较高,而且粮价涨一毛钱,其他物资必然跟着涨,这样就把国家给的补贴都抵消了”

  ■本报记者 王小霞 徐伟

   在黑龙江省产粮大县桦南县最大的一家加工流通企业,记者看到四五个刚刚来这里交粮的农民,沧桑的面孔、淳朴的笑容,面对记者“今年种粮挣钱了没有”的问题,他们用东北人特有的豪爽道出了农民的心里话:“能不能挣着钱,要看粮价到底是高还是低。”

  挣钱但不致富

   张贵富是桦南县闫家镇城子岭村的村民,家里有水田40多亩、旱田10多亩。他告诉记者,像他这样的种地面积在该村不算大户,只能是中等农户。

   但是,他比别人幸运的是早在年初就与加工流通企业签订了订单,所以在目前水稻市场价只有0.88元/斤左右的情况下,他的水稻却卖到了0.92元/斤左右,收入肯定要好于没签“订单农业”的农户。

   屈树友与张贵富是同村,同样是以“订单农业”的方式卖了水稻。“按0.92元/斤的价格计算,除去各项成本(不包括人工费),每公顷能挣3000元钱(如果不是租来的地,可以挣6500元)。”屈树友告诉记者,他今年种粮的收入不高也不低,只能说还行。

   “但是,大豆今年可能要亏损了。”屈树友说,种植的时侯正好是各项农资成本高位上涨的时候。现在收获了,大豆价格却一直在下跌,所以,可能卖不上好价了。“而且,现在就算想卖也没人收,贸易商都等着看市场变化呢。”

   谈起大豆行情,屈树友与一起来的村民一时间表现得情绪激动,大家七嘴八舌纷纷诉苦。但最后,几个人还是无比感慨地告诉记者:“多亏了国家的补贴,要不然今年没多少收成。”

   村民们说,“较以前,农民收入确实提高了,现在不交农业税,国家还给补钱,大家都挺高兴。只是种粮成本比较高,而且粮价涨一毛钱,其他物资必然跟着涨,这样就把国家给的补贴都抵消了。”

   据了解,农民种粮的投入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购买农资的费用,二是投工进行田间管理及收割拉运脱粒等的费用。今年以来,以化肥为代表的农资价格上涨势头非常猛,农业部的监测数据显示,今年的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各种国产复合肥涨幅在40%左右,进口复合肥的涨幅也超过了30%。农用柴油、地膜、籽种的价格涨幅也在10%-20%之间。与此同时,随着物价水平的整体上扬,农村用工的价格也一路水涨船高,浇地、机耕机播、脱粒运输等费用都不同程度地有所增长,这些都必然会波及农民的成本费用。

   农资价格上涨抵消了国家的各项补贴,农民种地的纯收入并没有增加,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现在政策好了,种粮基本上会有一定收入,但效益不高,单靠种粮是致不了富的。”屈树友告诉记者,种粮的收入只能维持基本生活,所以他们村里的年轻人都不愿种地。

  最低保护价受益面太窄

   吉林省农安县是当地的产粮大县。在农安县合隆镇陈家店村,记者终于见到了一位种粮投入产出比相对较高的农户孟宪珠。一推开孟宪珠家的大门,就会发现这是一个经营有道的人家。前院后院收拾得很干净,中间一排宽敞的房子也与街坊四邻相比显得更有气势。陈家店村的村长告诉记者,孟宪珠家是该村少有的几个能把粮价卖得比较高的农户之一。

   “我每年4月中旬播种,第二年7月中旬再卖粮,这个时候一般是粮价最高的时候。”孟宪珠告诉记者,她家只有十几亩地,全部种玉米。以去年为例,收入不到3万斤粮食,按0.82元/斤卖给贸易商,共收入23000元。

   孟宪珠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她家去年种粮农资成本总共花了6800元左右,其中种子700多元、化肥3400元、农药280元、牛耕费共2250元。在所有投入中,最大的投资是种子和化肥。

   “虽然投入也不少,但因为秋季收粮以后都是存放到第二年7月才卖,所以每年都会比别人多卖3000多块钱。”孟宪珠说,她对这样的收入还是比较满意的,种地时的支出不用贷款,每年加起来就忙一个多月的时间,日子过得还可以,再加上孩子们还在外打工,家庭收入比其他家庭会好一些。

   孟宪珠给记者介绍的种粮收益似乎的确还不错,但她同时告诉记者,要做到她家这样,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种粮时不能贷款;第二是卖粮时得有能力挺到来年7月中旬再出售。

   而这两个条件,同为一村的陈伟显然就无法做到。

   陈伟家有农田大约七八亩,每年的玉米收成大约在1.5万斤左右,每年都是秋季收粮,冬季就卖。

   “种粮的时候在农村信用社贷了4000元,盖房子时还借了村里人的钱,压力比较大,年前就得把粮食卖了还贷款、还钱。” 陈伟告诉记者,去年也是因为要还账所以急着卖了(家里有人生病也借了外债),按0.54元/斤卖的;今年估计能卖到0.56元/斤。还了贷款以后能剩3000多块钱,如果再除去种粮时的农资成本,就剩下1000元-2000元左右。

   陈家店村党支部书记林青远告诉记者,像陈伟家这样的情况在当地农村所占比例不少,大部分家庭因为种粮时借有农村信用社贷款,再加上盖房子、生病等各种大额支出,一般都是秋粮收了没多长时间就必须尽快卖了还贷款,而此时正在粮价最低的时候。

   “据我们调查摸底,60%的村民都是过年前也就是冬季卖粮,只有大约10%的人能挺到最后,真正享受到国家最低保护价,其他人都是以比保护价低很多的价格卖了。”林青远表示,最低保护价政策受益面太窄,这也是造成农民种粮收入不高的原因之一。

   农民增收,是近几年国家提得最多的一个话题,取消农业税、出台各项补贴政策、不断提高最低保护价,这一切政策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农民富裕起来,让种粮能够真正提高效益。

   “但是,粮食是不少种,农民却富不起来,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陈家店村的村长这样问记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