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粮食收储政策应“打”组合拳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6日 00:24  中国经济时报

   由于国家出台的这些托市政策从数量和价格上远低于市场预期,目前代表国内定价风向标的大连商品交易所期货玉米价格远远低于国家临时储备的最低保护价,这也显示出市场对后市的极度不看好

  ■本报记者 王小霞 徐伟

   在长春市人民大街有一幢“玉米”状的大楼,中国最大的玉米贸易商——吉林粮食集团的办公室就在这幢大楼里。

   虽然窗外寒风肆虐,但在吉林粮食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集团收储经销公司总经理冯吉龙的办公室里,有关今年粮食收储进展不佳的话题正讨论得热火朝天。

   “国家出台最低收购价的目的很明确,那就是保护农民利益。但目前的现实是,产区原粮收购价与南方销区市场销售价出现倒挂,因心理价位较高而市场价格较低,一部分农民不愿卖粮;而加工流通企业因为价格倒挂亏损不敢收购,再加上国际粮价下跌的影响,市场整体处于一种疲软观望状态。”冯吉龙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粮食收购托市政策在数量和价格上远低于市场预期,因此没能有效提振市场信心。

   “建议国家快速出台灵活多样的政策组合措施调节市场,增强市场信心。”

  产销价格倒挂 市场疲软观望

   为了提高粮价,保证农民增产增收,国家不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并出台了不少农业补贴政策,但目前的现实情况却是,收储工作已然陷入了胶着状态。

   “尽管国家公布了临时收储政策,暂停了临时储存玉米的销售,但市场对于政策利多消息反应平淡。”冯吉龙表示,截止11月中旬,虽然东北地区辽宁、黑龙江两省的国储库已陆续展开新粮的收储工作,但是由于深加工企业效益不佳,出现了一些大型企业控制收购进度、下调收购价格及减少开工的现象。

   同时,华北黄淮地区玉米市场价格继续呈下跌态势,而南方销区市场价格近期受北方产区价格波动影响,同样呈现下跌态势。面对一再下跌的市场价格,各收储企业变得非常谨慎,收储基本停滞。

   “我们现在基本不收粮,也不敢收,因为后市价格没有明显支撑。”黑龙江省桦南县最大的加工流通企业鸿源米业公司总经理孙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达了同样的担忧。

   以吉林玉米收购市场为例,国家政策定价为(安全水)1500元/吨,实际市场收购价为(安全水)1400元/吨左右,市场价格并没有稳定在国家定价上,相反却下降了100元/吨。

   “在这种情况下,谁收了谁亏损。只有中储粮可以收,亏损了国家给补贴,剩下没有补贴的企业,现在收购风险太大。”冯吉龙告诉记者,政策利好并未扭转市场价格下跌的颓势,主要有三大原因:

   一是今年国内粮食获得大丰收,随着国际、国内市场形势的变化,农民惜售心理有所减弱,收购市场呈现出上市量较去年同期放大、上市时间提前的现象,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市场却缺少与此相对应的承接方——各收购主体。以玉米为例,由于前期国家拍卖国家储备玉米来打压市场价格,使贸易商利润空间缩小,大部分企业出现亏损,贸易商出于对后期国家临时储备销售政策的不确定,收购意愿普遍不强;而深加工企业及饲料企业因为产品销售形势以及获利水平普遍不佳,原粮采购多为随买随用,收购也不积极,造成流通领域各环节建立的库存普遍减少甚至没有。

   二是国储高水分玉米的国家最低收购价与目前市场收购价相差不大,中间缺乏适当的利润空间。目前玉米价格如果按照超国标1%的水分扣1.5%的价格来算,0.75元/斤的收购价格大概折算为30个水0.58元/斤左右,折成安全水玉米价格为1400元/吨左右,市场价与最低收购价的价差较小。因此,对提振玉米市场的作用相当有限。

   三是在供给充足、需求疲软的双重压力下,今年国家临时储备玉米收购量暂定为500万吨,相对于国内玉米丰收的产量来说,托市力度偏弱。去年在东北地区受旱灾影响产量减少的情况下,国家托市收购总量还达到了800万吨。

   由于国家出台的这些托市政策从数量和价格上远低于市场预期,目前代表国内定价风向标的大连商品交易所期货玉米价格远远低于国家临时储备的最低保护价,这也显示出市场对后市的极度不看好。

  政策要“打”组合拳

   “现在最难受的是加工流通企业,要调动起加工流通企业的积极性,国家必须给除了中储粮以外的其他大中小粮商留个中间生存空间。”孙斌表示。

   以去年为例,在吉林省收购的玉米是1500元/吨,加上加工流通的成本在广东应该卖1840元/吨,但实际销到广东及南方主销区的玉米只能卖到1740元/吨,这个价格连中间成本都补不上,企业肯定是亏损的。

   所以,国家在拍卖储备粮时,应该调高玉米的拍卖底价,最起码应把加工流通企业的中间成本加进去,这样,企业才会有信心来收储。据了解,每年东北流通企业收储量在2000万吨以上,远大于500万吨的临时储备量。“只有调动加工流通企业的积极性,托市政策才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现在的政策只是解决了一个层面的问题,收的时候有指导价,卖的时候怎么办?价格低了怎么办?这方面没有政策支持。

   因此,建议国家尽快出台灵活多样的政策组合措施调节市场,增加市场信心,提升企业参与市场流通的愿望,从而把消费预期维持在一个积极的层面上。

   “首先,国家玉米临时储备收购政策是目前困扰市场的最不确定因素,应尽快公布玉米临储收购总量,让市场看到信心。”冯吉龙建议,总量应确定为1500万吨-2000万吨,一旦市场真正收购价格高于国家托市收购价,国家可以暂停托市收购。

   目前,国内玉米的商业库存量已经降到了历史最低水平,适当增加一些临时储备,可以防止明年一旦歉收,国家也有宏观调控的筹码。储备应该发挥蓄水池的作用,丰年增储,歉年减储,动态储备。

   同时,向市场公布国家对临时储备玉米未来拍卖销售价格的执行原则(成本及费用测算原则),这样可减少加工流通企业的观望情绪,调动各环节参与收购的积极性,维护市场的正常购销活动。

   在当前国内市场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情况下,政府还应尽早出台一些相关政策,扶持玉米深加工企业。可采取对玉米深加工产品进行出口退税,鼓励出口,同时扩大燃料乙醇生产的数量。而当粮食歉收时,可以再采取措施限制燃料乙醇的生产。

   在政策扶持的同时,还可以适当进行出口来调剂市场。在冯吉龙看来,出口一方面可以直接向国际市场进行销售,给予出口企业出口退税和国内运费减免等政策,鼓励出口;另一方面可以进行国际援助,加大对一些严重缺粮的国家进行粮食援助,不仅可以缓解国内供应压力,还可获得国际声誉,同时也能减少对国际玉米市场的冲击。

   在出口的基础上,国家也应给黄淮玉米产区一定的临时储备指标,因为目前黄淮地区玉米的市场价格已远低于东北地区的最低收储价,使东北地区临时储备收购政策的托市作用大减,只有稳住黄淮地区玉米价格,才能稳住全国玉米市场。如能给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增加200万吨-300万吨国家临时储备,对东北地区价格的拉动作用将十分明显。

   政策调控的组合拳还应该表现在运用国家供需平衡表对市场进行适当调整。10月底,美国农业部破例对月初公布的农产品供需报告进行了紧急“利多性”修正,这被视为一种积极的救市措施。我国也可利用平衡表的调整来减低市场对丰收的放大效应。

   “同时,加大大豆的托市力度,有助于提振其他粮食市场。”冯吉龙分析表示,以黑龙江为例,黑龙江省今年大豆产量达到900万吨,扣除食品豆消费300万吨、种子豆30万吨、高蛋白豆出口20万吨、自身消耗50万吨、油厂压榨150万吨,还余350万吨。国家在黑龙江收储的100万吨,仅占剩余量的28%左右,远远低于市场预期。

   在国内出现剩余的情况下,国际进口大豆数量却仍然较大,更加冲击了国内市场,低廉的进口价格也打击了油厂使用国产大豆的积极性,这些都不利于保护国内大豆产业。只有加大对大豆的收储量,才能真正达到托市的目的。

   “国家对于粮食的各项调控政策都很好,关键是要兼顾产、销、收储等各个环节,如果寄希望通过部分政策来调控整个粮食产业,效果不会明显。从目前的现状来看,粮食产业的政策调控还需打组合拳。”冯吉龙说。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