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记者了解到,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放缓,消费者开始捂紧钱袋,这使得零售行业部分企业出现销售滑坡。这种现象的出现,使上海、杭州、宁波等地商场不得不把以往的岁末“打折潮”提前到11月,以尽早回笼现金。
⊙本报记者 陈刚 吴芳兰 李娟
金融危机冲击
长三角零售出现滑坡
国家统计局12日发布数据显示,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83亿元,同比增长22%,增幅比上月回落1.2个百分点。
扣除当月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回落的因素,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幅比上月略微回落。
“尽管10月份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幅达到20%,但剔除物价因素,零售市场的实际增速只相当于往年的平均水平。”上海市商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齐晓斋说,尤其是部分高档商品、奢侈品,销售已经受到比较明显的影响。
与此同时,长三角的大小商家已经明显感觉到了销售的下滑。
南京一家大型商场的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南京大多商场销售额的1-8月的增长速度还不错,从9月份开始,已经与去年持平或略有降低,这与年初期待的两位数增长目标相距甚远。
在宁波国际购物中心一楼,Glashutte的手表大多定价在10万元人民币以上,该品牌销售人员向记者表示,以往每个月都能售出5-6块手表,但进入10月份,一个月都卖不出一块。
而在上海,记者了解到,百联股份的八佰伴同店销售增长率从上半年的12%下滑到目前的3%-5%。上海太平洋百货10月份收入下滑15%。徐家汇商圈的第六百货、汇金、太平洋百货、东方商厦等商场10月6日后的销售额同比去年也平均下降了10%-15%。
在家电零售市场,国美、永乐、苏宁等大型家电零售连锁企业都表示,消费者对于大件商品的购买意愿降低,因此四季度的销售情况不容乐观。
财产性收入下降
消费者惜购心态蔓延
“这和眼下的大环境相关。”宁波新华联商厦店长黄群立向记者表示,受到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少消费者准备捂紧钱袋过冬。
虽然城镇居民的收入在继续增长,但是财产性收入的下降和对经济走向的预期,明显影响着消费。
根据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的调查, 受近期房市、股市下跌等因素影响,上海市第三季度人均财产性收入下降4.8%;江苏调查总队的抽样调查也显示,因今年股市下跌,楼市低迷,以及存款的利率下降,1-10月份,江苏居民的人均财产性收入为256元,同比下降17.7%。浙江的情况相对较好,来自杭州市统计局消息,今年1-10月,杭州市区城镇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1639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0.3%,其中股息与红利收入和出租房屋收入分别增长17%和1.09倍,而利息与保险收益、其他投资收入则有不同程度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