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信贷:经济刺激方案的加热器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0日 10:51  南方新闻网

中国是一个有“信贷拉动经济”传统的国家,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商业银行偏向于那些有中央或者地方政府参与的项目,以确保贷款风险最小化

  南方周末记者 舒眉新,闻助理 史美寅 发自上海

  “国十条”的压轴措施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国务院关于这条措施的表述意味着中国的货币政策已发生根本性转变。此前,央行已连续减息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国十条”更是取消了贷款额度管理,货币政策正式由偏紧转向为“适度宽松”。

  1997年至1998年东亚爆发金融危机,1999年至2002年国内陷入通货紧缩,其间中国的货币政策也仅仅是从适度从紧转向稳健。业内人士据此认为,目前的经济形势要比十年前更严峻。

  鉴于银行贷款在中国经济的重要地位(银行贷款规模相当于GDP的110%,而财政支出规模为20%),增加银行贷款对支撑企业的投资需求至关重要。相对其他国家,中国金融的特点正在于国有银行系统可以直接增加给企业的贷款。

  11月10日,央行召开传达学习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的行长办公会,五条贯彻落实措施中的三条直指信贷,为了鼓励银行多放贷款,央行甚至表态要“确保金融体系流动性充足,及时向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

  中国建设银行一位基层信贷经理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政策调子完全变了,两个月前,有额度管理的时候,我们要想方设法占其他地区的份额,蛋糕是靠抢的。现在是自己做蛋糕,能做多大就有多大。”

  这位有着二十多年工作经验的信贷经理正到处张罗“蛋糕材料”,他走访了多家政府工程配套公司和一些科技型企业,希望找到合适的项目上报,“现在要是抢到大飞机项目或者市府配套项目,肯定一报一个准。”

  对银行来说,要做大蛋糕并不容易。一方面,存在银行里的钱很多,另一方面,受外需减弱、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社会投资意愿下降、企业盈利压力加大等诸多因素影响,企业的贷款需求并不强烈。过去五年,中国是银行贷款总量较GDP比值有明显下降的几个国家之一。

  这一矛盾在经济下行的当下更为突出。业内普遍认为,由于房地产、钢铁、电力、焦化、水泥、化纤纺织、造船等行业信贷风险已在积聚,所以即使货币政策放松,商业银行的放贷行为也会比较审慎。

  因此,银行会毫无悬念地热衷于那些有中央或者地方政府参与的项目,以确保风险的最小化。“从总行到个人都这样,这样政策风险小,项目能通过,以后追究起来也不怕。”上述建行经理一语破的。“但是上海的项目不算多,还是中西部的项目更多。”他不无艳羡地抱怨着。

  11月17日出台的央行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证实了银行基层员工的判断,“鼓励商业银行对中央投资项目提供配套贷款,继续扩大信贷投放。”

  央行的针对性措施还有:加强窗口指导和政策引导,着力优化信贷结构。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工程建设、中小企业、“三农”、灾后重建、助学、就业等的信贷支持,加大对技术改造、兼并重组、过剩产能转移、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信贷支持,有针对性地培育和巩固消费信贷增长点。同时继续限制对“两高”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劣质企业的贷款。“按照以前投资比例,在未来两年。银行可能新增加1.5万亿左右贷款增量。”中央财经大学银行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预计。(文章来源:南方周末)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